见门口的小黑板前围了好几个人。走近一看,原来是通知需要接种流感疫苗的孩子家长到会计处交款。
“我儿子出生后已经打过好多预防针了,卡介苗、乙肝厖数都数不过来,还口服过小儿麻痹糖丸,怎么还要打流感疫苗?”小班小朋友峰锋的爸爸说。
“通知上不是写着吗,愿意打就交钱,不打也行。”不知是谁,冒出这么一句。
“可是不打预防针,孩子生病怎么办?”又一个家长插言道。
董医生热情地接待了大家。她说,为了避免儿童时期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国家卫生防疫部门规定了几种在小儿出生后必须接种的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乙型肝炎)、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和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脑(流行性脑膜炎)、小儿麻痹(脊髓灰质炎)疫苗等。通过接种这些疫苗使孩子体内产生免疫力,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这些疫苗一般按照当地传染病流行规律,确定接种儿童的年龄和接种的时间,有计划地进行,称为计划免疫,或称为计划内免疫。小黑板上通知的流感疫苗不在计划之内,叫计划外免疫接种。
董医生笑笑,说:“‘计划外’不等于额外。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疫苗研制成功。这些疫苗可以减少许多儿童期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好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它们目前没有列入计划免疫的范围内,由家长自己决定是否给孩子接种。”
“那家长根据什么进行选择呢?”洪奶奶问。
董医生说,“总的说来,计划外接种可根据孩子的体质、疫苗的作用、传染病流行状况及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全面衡量决定。拿今天小黑板上写的流感疫苗来说吧,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政府使用的预防流感的新疫苗。流感病毒种类很多,而且每年都在变化,所配制的疫苗虽然也不断变化,但总是跟不上病毒的变化速度。如果接种的疫苗不符合流行的病毒种类,机体便难以产生有效的免疫力,当然也就很难起到保护作用。所以,孩子身体健康,家庭经济不太宽裕的,可以不接种。但对6个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孩子,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并诱发旧病发作或加重,应考虑接种。”
原来是这么回事。经董医生这么一解释,马上就有人表示要接种,也有人拿定主意不接种。董医生又给围观的家长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计划外免疫疫苗,解开了他们对免疫接种的困惑。
甲肝疫苗:接种后短期内对甲型肝炎有肯定的预防作用。2岁以上幼儿活动范围增加,与甲肝病人接触的机会增多,有必要接种甲肝疫苗。但长期效果不清楚,故并非每个孩子都需接种。
腮腺炎疫苗:腮腺炎并发症较多,易并发脑炎、睾丸炎和卵巢炎,集体生活的儿童容易感染,没有患过腮腺炎的孩子应该接种。
风疹疫苗:儿童感染风疹病毒,临床症状轻,不会引起大的并发症,仍可以上幼儿园、上学。因此,幼儿一般不需要注射风疹疫苗。
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是厂商将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配制而成的混合疫苗,打1针可预防3种传染病。该疫苗可以增加机体免疫种类,减少孩子打针次数,但价格较贵,可根据经济状况给予接种。水痘疫苗:水痘属于良性传染病。免疫功能健全的孩子,即使患了水痘,一般没有严重的不良影响,故国家未将此种疾病列入传染病管理范围。如果孩子健康状况良好,不一定接种该疫苗。
肺炎疫苗:该疫苗是由肺炎球菌制成的,接种后机体会产生抵抗肺炎球菌的免疫力,不易患肺炎球菌性肺炎。但引起肺炎的细菌、病毒有很多种,注射一种病菌的疫苗往往效果甚微。因此,健康的孩子不一定接种。2岁以上的孩子,如患有肾病综合症、淋巴瘤、心脏病、糖尿病、无脾综合症等,则应考虑接种。
总之,对计划外疫苗可以根据孩子健康状况和家庭经济状况决定是否接种,不要盲从,也不要视接种为预防疾病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