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小儿疾病的民间俗称及相关介绍

  在我国民间世代相习、传承着许多小儿疾病,它们虽然有民间俗称,但在现代医学文献中却鲜有描述。为此,黑龙江省医院道外院区儿科主任汪琪,将小儿常见的民间疾病“翻译”如下,以利医患沟通。

  1、马牙子

  在新生儿中,一种表现为牙龈上突出的黄白色球状物或附着物;另一种表现为硬腭中央的黄色小结节。民间认为这是新生儿不吃奶的原因,流行用针挑破,或用布磨擦掉,这有致口腔感染或败血症的危险。本病术语为上皮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上皮细胞堆集或粘液包裹形成,可逐渐自行脱落或吸收而消失。

  2、岔气

  表现为运动时突然一侧胸痛,说话、咳嗽可加剧疼痛。本病称为呼吸肌痉挛,是人体由安静状态转变为运动、或过度运动的过程中,呼吸肌的运动不协调。发病时应休息,做深呼吸运动,或局部按摩。

  3、闪腰

  婴幼儿表现为哭闹、腹胀、排绿色稀便,民间怀疑是抱小儿时没有托住腰部、或腹部受寒所致。本病实质为消化不良,绿色便是由于肠蠕动过快,绿色的胆汁在肠道来不及代谢转化为黄色的粪便,可服用助消化药物治疗。

  4、攻心翻、羊毛疔

  临床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四肢乏力、手足凉等,民间认为有生命危险,需用针刺破肛门粘膜或胸部皮肤,以排出毒素。攻心翻和羊毛疔本是克山病的俗称,在非流行病区应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可给予解痉、抗感染治疗。

  5、惊吓

  1~3月的婴儿,当有声音刺激或体位改变时,发生双上肢突然展开,又迅速拥抱的动作。本病实质为拥抱反射,由于小儿大脑皮质发育不成熟,受到剌激后冲动传播广泛,而引起一系列动作。这是一种原始的生理的神经反射,出生后百日左右症状可自行消失。

  1~3岁的小儿,受到外界环境强烈的刺激后,常有哭闹不止、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甚至发热等症状。现代医学称本病为恐怖症。当去除了不良的剌激因素后,可给予镇静、退热等治疗。

  6、上火

  小儿经常有口唇生疮、牙痛、咽痛、流鼻血、眼干涩、便秘和厌食等症状,民间或中医认为是上火。现代医学认为这是相应部位的感染,如口角炎、龋病、咽炎等。

  7、臊疹子

  2岁以下的小儿,先发热3天左右,而后在脸和身上出现玫瑰色小米粒样皮疹。民间认为不应抗感染治疗,要让疹子出透。本病称为幼儿急疹,由病毒感染所致,理应抗病毒治疗。高热者易发生惊厥,应重视退热治疗。

如果您有育儿方面的问题需要咨询,请到育儿问答和众多的妈妈一起交流。[育儿知识问答]
  六一宝贝网(61baby.com)新闻及文章免责声明
16个月宝宝的生长发育指标及标准
更多与 败血症 便秘 发热  相关的文章
相关类别新闻
文章搜索,多个关键字之间请用空格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