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上一段“两岁男童吸烟说脏话”的视频引起极大反响。视频内容是重庆市万州周家坝一名两三岁的小男孩坐在一辆大人的摩托车前部,在一群成年人的起哄声中,开始点火抽烟,并配合着周围的大人说脏话。
这段被网友称为“超强爆笑”的网络视频,很多人看了以后却无论如何也笑不起来。随后,在某论坛发起的《强烈谴责!谁在毒害周家坝两岁老烟枪?》的调查中,25%以上受调查网友认为“周围大人实在可恶”,另有近67%的网友认为“社会需要反思”。大家纷纷谴责围观者的麻木可恶和小男孩父母的不负责任。
震撼
年仅两岁幼童竟成“老烟枪”
记者从网上调取了这段视频,在这段时间长达四分半钟的视频中,孩子吞云吐雾将烟抽掉了近一半。
记者今天就此电话采访了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佟丽华。“太震撼了!”相比曾经听过和见过的未成年人吸烟来说,佟丽华用了这样一个词语形容自己的心痛。“一个幼童竟能有如此‘高超’的烟技,而成年人又是如此麻木和纵容,这说明我们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工作面临着多大的挑战啊!”
儿童心理专家贺小燕则表示,几岁的小孩子正是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大人的任何行为都想学,但他们没有任何是非观念,哗众取宠的表演会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鼓励和满足,容易染上恶习。当他长大一点,就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为了找回自尊,常常会走入歧途成为问题儿童。
重庆儿童医院教授梅其霞也认为两岁孩子做出抽烟、说脏话的行为,完全是一种单纯的模仿,并非孩子本身的问题。但若不及时纠正,则将对孩子的成长以及品行产生严重不良后果。
危害
轻则伤及身心重则导致犯罪
“社会上对于香烟给予未成年人的危害认识不够,这也是如今孩子们吞云吐雾如此之多的原因。”佟丽华说,“吸烟不仅仅是对青少年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吸烟还对未成年人心理和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并导致一些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专案组检察官杨新娥在接受采访时谈起了曾办理的一起因吸烟引发的犯罪案件。两名初中学生找低年级学生要烟抽,双方发生口角,厮打在一起。两初中生气不过,通过网络联系了七八个“哥们儿”,第二天在校门口堵住低年级同学,挥着棍棒一顿暴打,把其中一个学生的小手指都打断了,场面十分血腥。
原因
立法和教育皆存重大缺陷
佟丽华告诉记者,我国许多法律中都对禁止未成年人吸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比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15条规定: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新修定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也有更加详细的条文。同时法律也规定了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责任。但是实践中,为何抽烟的少年屡见不鲜,如今还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呢?
佟丽华分析说,一方面是父母教育的缺失,就如同这个两岁的男童,如果没有父母的默认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支持,孩子是不会在如此小的年纪就有熟练的吸烟动作的。“我们有的家长认为吸烟喝酒都不是什么坏事,有的时候还会怂恿孩子去尝试。对于幼童呢,总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抽烟喝酒就如同和孩子进行的一个游戏一样。开始只是好奇,随后形成习惯,之后甚至成瘾。”他认为无论这个两岁孩子的父母是在人群中或是对此事不知情,都无法推卸掉自己作为家长教育缺失的责任。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在2007年就关于未成年人吸烟的问题曾对29名家长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11名家长对孩子吸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感觉“没什么”、“管不了”、“由他去吧”;另外48%的家长没有注意到孩子吸烟。问及对孩子吸烟有无办法,家长多感到无奈。可见这保护未成年人远离香烟的第一道防线———父母,就出现了漏洞。
另一方面,佟丽华说还有立法技术(质量)存在缺陷的原因。“法律虽然明确提出了对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要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但没有具体明确的处罚依据、执法主体以及处罚的方式和幅度。所以无论是对缺失教育的家长,还是对肆意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的商家,有关法律就和道德宣言没有什么两样了。对违法行为无法问责的后果可能导致整个社会对法律的藐视和不尊重!进而更大程度地怂恿和纵容违法者!”佟丽华在电话中说。
对策
法律之外的手段亦需加强
针对该两岁幼童吸烟的现象,众网友纷纷支招,有网友说应该加强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家长以及所有成年人正确对待幼儿行为的教育。
佟丽华则建议,一方面社会应该加大烟酒对青少年危害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要让未成年人远离烟酒的诱惑。老师和家长要经常向孩子灌输吸烟饮酒的危害,培养其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最大限度减少烟酒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发现有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的情况及时举报,青少年在公众场所吸烟饮酒,要主动上前劝阻。”
“另一方面,对于外来人口较多的地方,政府要将目光多聚焦在这些学龄前儿童的身上,强化和完善政府服务意识。完善一些和这些幼童有关的基础设施和场所建设。”由于他们父母工作的需要或者经济问题,使得这些孩子不得不生活在环境嘈杂、鱼龙混杂的地方,这是一种没有能力选择的无奈。但是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努力,让他们也一样享受同一片阳光下的温暖。 本报记者 席锋宇 本报北京2月5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