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似乎都盼着孩子快快长大,但事实可能并不尽如人意。近日,美国儿童专家通过研究指出,现在10岁孩子的体征和行为方式已经相当于过去15岁的少年。也就是说,美国孩子整整早熟了5岁。看到这条消息,不少中国家长可能都会倒吸一口气,开始忧心自家的孩子是不是正渐渐被周围环境“催熟”。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男性生殖内分泌组史轶蘩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中国儿童的发育年龄的确有逐渐提前的趋势,大约提前了1年,女孩从11岁提前到了10岁,男孩则从12岁提前到11岁。虽然现状比美国好得多,但面对越来越早熟的孩子,中国家长们已经有些惴惴不安了。
中国儿童性早熟现状
史轶蘩院士表示,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家长没有必要恐慌,中国儿童的现状属于生理性的青春期发育提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个情况是很正常的;但有一种现象则需要警惕,即性早熟,它是一种病态,需要尽快到医院检查。”史轶蘩院士介绍,医学上的性早熟是指没到发育年龄时就出现性发育,比如男孩在9周岁前出现声音变低、出现阴毛、长胡须等明显的第二性征;女孩8周岁前乳房开始发育,10周岁前出现月经,都被称为性早熟。
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性早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了,在中国大小城市都有扩散趋势。据调查,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儿童性早熟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1999年,上海儿童医院每天门诊竟达上百人次。北京、广州、香港等城市也曾出现此类现象。在不久前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研讨会上,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等医疗单位的内分泌学专家纷纷表示,现在到医院诊断性早熟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据近两年的门诊量统计,大约比10年前增加了三四倍。
不仅如此,出现青春期性特征孩子的年龄也越来越小。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儿童性早熟率约为1,在某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约为3。最新一项《上海青少年性早熟调查报告》显示,上海达到性早熟标准的孩子占青少年总人数的3。而5年前,这个数字是1,当时上海有约3万名孩子性早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从2005年暑假到2006年暑假,就接诊了超过4万人次的自述性早熟患儿。而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内分泌科一份最新调查数据也显示:广州儿童性早熟发病率已由10年前的0.5提高至1.3,并有上升趋势。“青岛市儿童少年青春期发育状况调查”共抽取青岛市市区内6至12岁的儿童近两万名,其中男女各占50。调查显示,青岛市儿童性早熟发病率已接近1,其中女孩为0.78至1,男孩为0.12至0.5。
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小儿内科候诊区,记者见到了特意从黑龙江带孩子来看病的张先生:“我儿子才10岁,短短几个月时间,他脸上就冒出了青色的胡茬儿,声音也变粗了,从外表看跟一个成年人差不多,急得我几乎跑遍了省城所有医院。”一旁的苏女士也搭了腔:“我女儿才9岁就来例假了,真把家里人给吓坏了。”面对每天几例甚至十几例的非正常发育儿童,内分泌专业副主任医师汪伶伶显得很无奈:“最近还好,暑假时来就诊的人最多,有时一屁股坐下去,不到中午都站不起身。”
发育提前催生心理早熟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变得早熟?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伍学焱副教授说,从目前医院的门诊量来看,引起儿童性早熟主要是非疾病原因,由于营养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疾病减少等因素作用,儿童生长发育加速;饮食不当,孩子平时经常吃含激素类食品,如激素催熟的肉鸡、甲鱼等;环境污染,洗涤剂、农药、塑料工业排放物及其分解产物,会在自然界产生一系列类激素污染物;遗传因素,该原因约占总数的一半,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母亲月经过早,她的女儿也很有可能早来月经;文化开放,一些儿童从影视作品里接触一些超越其心理年龄的行为画面,受到刺激后也会影响生理发育。
“现在的孩子,该知道的不知道,不该知道的全知道!”李先生的儿子今年8岁,特让他发愁,“一看到电视里的性爱镜头,他就来了劲,还说得头头是道,大人听着都脸红,就连生日礼物也不要枪和车了,居然想要一个‘小辣妹’,真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不无担忧地说:“生理发育提前必然导致心理过早成熟。而且,信息化时代也容易使人早熟,现在的孩子复杂就复杂在他们看了大量成人的东西,尤其是电视和网络里泛滥着大量色情内容,儿童从中接收到成年人的语言、行为后,逐渐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孙云晓说,现在还有一个现象,过去是大人很神秘,很有权威性,孩子不了解大人;如今倒过来了,孩子很神秘,他们知道的许多事情大人不清楚,大人不了解孩子。“以前我们说‘代沟’,是青年人跟老年人的观念冲突,现在代沟下移了。小学时亲子代际冲突就非常严重,到了初中就达到白热化。孩子的青春期‘提前’了,而家长因精神压力大,更年期也‘提前’了,于是,‘青春期’提前碰撞‘更年期’,双方矛盾就更激化了。”
教育方式也有问题。孙云晓副主任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被广泛误解成竞争越早越好,大多数家长过早地对儿童进行教育,会诱发孩子的心理超前发展,很可能产生一些心理缺陷和不良行为。例如,有的孩子因为整天埋头学习,没有和伙伴们交往、游戏的机会,而整日紧皱眉头,做成人沉思状。
此外,现在家里就一个孩子,整天与父母或爷爷奶奶为伴,封闭的环境中接触的都是大人,这些都影响了他们的说话、办事方式。相反,如果一个孩子有机会每天和同龄人一起玩耍,就很少出现“小大人”的行为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