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杨穿着一件有点紧的老头衫,一双普通的旅游鞋,笑容可掬地站在了姑姑和她的同事面前。
姑姑的同事夸赞着:“人家这孩子,这么有礼貌,还穿得这么朴素。”
姑姑最心疼这个唯一的侄子了,“看你妈妈,还像小时候一样,不知道打扮你。都是剑桥的博士了,还让你穿成这样。”看着一米八大个的侄子,精精神神地站在那里,真是她的骄傲!她希望二十二岁的侄子,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更时尚、潇洒呢!
姑姑哪里知道,她的这个侄子,刚刚把我在大商场给他买的几件名牌服装、一双名牌旅游鞋给退掉了,自己跑到济南的服装批发市场买了几件棉质衬衫,说:“能穿就行,那么讲究干吗!”
一模一样的语气,一模一样的行为,难道穿衣戴帽这样的事也会遗传?
我说的是夏杨的爸爸。
我说他们爷儿俩是一对“老抠”,他们会笑着“教育”我:“生活简单就是享受。”
夏杨的爸爸还会补上一句为自己“辩解”:“别说是遗传。人家夏杨小时候,你不就是整天让人家穿旧衣服?这也是习惯成自然。”
是啊,我承认,在孩子的衣装鞋帽方面,我不是个称职的妈妈。夏杨小时候,他的两个表哥比他大两三岁,他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哥哥的,甚至连表姐的衣服也穿过呢。除了大年初一的那一身是新衣服以外,基本上都是捡的他表哥的旧衣服。现在看看他小时候的照片,真的很少见他穿新衣服。
我的观念是,在经济条件有限时,宁愿给孩子穿得差一点,但吃一定要好一点;衣装可以不是新的,但孩子见识的世界一定是新的。
那时候经济条件不允许,我把有限的钱,都用到吃和玩,还有教育上了。当时真的是没有多少钱,我的节俭就是不重视穿。在穿方面,我觉得只要整洁就可以了。当时我自己也很少买新衣服。我要保证孩子的营养,要保证孩子的教育机会,只能在有限的经济能力内择其重。
买玩具,买书,看电影,去旅游……我把这些看成是“投资”,而把穿衣当成是消费。在有限的资金下,当然是先“投资”,后“消费”了。
夏杨的初中老师回忆,夏杨在初中时是穿得最不好的一个学生。那时他在山东工业大学附中读书,城市的少男少女们都已经懂得着装的时尚和潇洒,用老师的话说,“有时已经有点过头了”。老师在班上对同学们说:“咱们班,论家庭经济条件,夏杨家算不错的,但你们看看,人家夏杨什么时候讲究过穿?”
老师们还记得,夏杨平时几乎就是总穿着那双球鞋,说好像连个牌子都没有,老师问:“夏杨,你这双鞋子也就十五块钱吧?”他的那条线绒裤,是老师们最熟悉的一条裤子,不知道是因为短了,还是就那样的,从春天穿到冬天。有一次,终于换了一条,老师发现还有一个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