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美国家,传统的严格家教一度被自由主义者嗤之以鼻,他们认为,大声命令孩子服从、用家规约束孩子举止、对犯错的孩子进行惩罚的教育方式已经过时;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对孩子要平等,要和颜悦色。可是近年来,严格的家庭教育又悄悄流行开来,拥护者正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事业有成的现代父母。
现在在英国和美国,一些年轻的父母已经开始意识到,放任、纵容孩子的言行会宠坏他们,使他们不服管教、任意妄为,甚至学坏。
过分宽松放纵孩子,餐馆吃饭奔跑吵闹
40岁的朱莉亚·霍博森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英国新潮妈妈,从孩子们出生那一天起,她就对她们严加管教。“我和丈夫都要上班,这就意味着女儿们的作息必须适应我们的时间安排,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是固定的。虽然说实施起来有困难,有时我们只能让孩子们在那里哭,但是,这对大家都有好处。”
朱莉亚有2个女儿,一个3岁,一个5岁。虽说这是孩子最好动的年龄,但是朱莉亚非常放心地带她们出入任何场合。“她们知道社会礼仪,也明白如果失礼的话自己会有什么麻烦。”朱莉亚说。
有一些奉行自由主义的朋友对孩子采取放任的教育方式,朱莉亚对此感到不可理解,也不以为然。“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些父母带着孩子到餐馆吃午餐,却任由他们在餐馆里奔来跑去、大呼小叫。对其他用餐的客人来说,这样既可能造成危险,又打扰了他们正常用餐。我如果带两个女儿在外面吃饭,她们会规规矩矩地坐在位子上,安安静静地用餐。如果她们不安分,我会马上把她们带出去,决不会让她们把餐馆搞得一团糟。”
十几年来,宽松教育在英国蔚然成风,父母客气地征求孩子的意见:想吃什么牌子的麦片?喜欢皮鞋还是跑鞋?天气冷了,要不要买件外套?从上世纪末开始,一些父母认为,这种过于宽松的教育方法对年龄太小的孩子来说不太合适。新潮父母管教孩子的方法更加直接有效:照我说的做。
在美国,专门培训新父母的训练班也十分受欢迎。最畅销的育儿书告诫年轻的父母,不要对孩子太过和颜悦色,过分溺爱和夸奖容易使一个普通的孩子变得目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甚至认为父母都不如自己,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一旦这些孩子踏入社会,就会发现自己并非天才,在工作和人际关系方面都会面临重重困难,可是,这时想要改变已经太迟了。
心理学家佩利·布芬顿教授认为,事实证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套“父母是子女的朋友”的模式存在许多缺陷。“早在十几年前,我们就提醒父母们,通过讨好子女来赢得他们的喜爱,会产生许多问题。可是在那个年代,我们的声音太弱了。”
父母在家要立规矩,孩子不乖没电视看
现在,布芬顿教授的结论得到了越来越多父母的支持。“父母必须拿出一家之主的威严。”布芬顿教授表示,“父母要更有效地治家,就必须成为家庭成员的领袖,对孩子的言行举止产生影响。”
在他的著作《家庭心理教育小绝招》中,布芬顿教授教父母用一些心理学上的小技巧来教育子女。比如,他推荐父母给孩子取名时可以用这一招:纪念先人。“给孩子取名字不要赶时髦,可以用对你自己影响很深的人的名字来给孩子命名,比如,祖父或者阿姨的名字。如此一来,在今后教育孩子时,这些人身上值得尊敬的品质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35岁的娜塔莉·艾利奥特是英国伦敦一家公司的市场部主管,有一个6岁的儿子和一个7岁的女儿。她是“规矩要从小做起”的教育理念的忠实拥护者,她认为:“孩子应该从小就懂得循规蹈矩,你越早设定规矩,孩子们就越安全。”
娜塔莉认为,如果有必要,就应该对孩子大声下达命令,表达自己的决心。“他们必须知道在家里我说了算。有的父母居然让小孩在家里作威作福,这太不可思议了。”
娜塔莉对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要求特别严格。“我不能容忍孩子们举止粗鲁。”她说,“如果他们犯了规,我会罚他们坐到楼梯上去反省,或者晚上不让他们看电视节目,直接送他们上床睡觉。”
克里斯蒂·梅勒是美国洛杉矶的作家和演员,也是2个孩子的母亲。她对那些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父母十分反感,“他们根本没有自己的生活,又怎么能教导孩子创造他们自己的生活呢?这些父母教出来的,只能是被宠坏而举止粗鲁的小孩”。
梅勒在自己的新书中指出,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就有能力整理和收拾自己的东西了。“让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并且适当地表扬和鼓励他。”她建议,“而当孩子故意犯错或者屡教不改时,你就要用严厉的眼神明确地警告他。如果他还是不听话,那么让他离开房间,到楼道或者屋外去反省一下也很有必要。”
适当惩罚效果更好,穿睡衣上学治迟到
梅勒认为,改变孩子身处的环境,可以帮助他从某种情绪中摆脱出来。如果父母能同时加一些“威胁”,比如“不认识错误的话,今晚就没有故事听”,或者“周末不许看卡通片”,这样的效果会更加好。
梅勒“适当地惩罚有利于孩子发展”的观点得到了查尔斯·吉布森的支持,40岁的查尔斯有3个不到10岁的儿子。“要管住这3个‘皮大王’,像我妻子简那样放任他们,让他们想干嘛就干嘛是不行的。”查尔斯说,“简管孩子的时候,早上,她允许他们3个咚咚咚地冲下楼,对早餐挑三拣四:一个要煎饼,一个就非要煎蛋三明治不可。好不容易准备好了早餐,他们又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饭。每当这个时候,我总在楼上的卧室里气得要死。”
因为工作繁忙,查尔斯很少管孩子,但是每当他有空时,“他们3个就惨了”。查尔斯说:“我会押着他们老老实实地坐到餐桌边吃早餐,上学时间一到,就得排着队出门。如果他们打打闹闹、浪费时间,我会拖着还穿着睡衣的他们直接去学校。丢了一两次脸之后,他们就知道如何安排好早上的每一分钟。”
学校的教导主任也告诉查尔斯,他并不是唯一一个拖着穿睡衣的孩子上学的父母。“有许多父母那么做过,要治孩子迟到的毛病,这个办法的确很有效。”
布芬顿教授认为,让孩子穿着睡衣去学校不会对他们产生什么坏的影响,“从教会他们安排早上的时间开始,孩子们慢慢会学会如何科学地安排有限的时间”。
不过,布芬顿教授强调,惩罚必须有个尺度,特别是不能让孩子在公共场合觉得受到羞辱。“如果你在其他陌生人面前对孩子大声嚷嚷,那么就注定了你的教育会失败。因为这样做容易使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对权威产生抵触情绪。而如果家里有两个以上的孩子,父母更要注意,避免故意让一个孩子在其他孩子面前出丑。”
在英国,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采用古老的强硬模式来教育子女,不过传统教育中的陋习——体罚却仍遭到他们的反对。娜塔莉承认有时也会打孩子,但那只是在当他们的行为危害到他们自身安全的时候。娜塔莉回忆说:“有一次,我儿子不听我的话乱穿马路,幸亏当时不是交通高峰时间,路上没什么车。但是当我抓到他的时候,还是重重地打了他,让他以后每次过马路时都会记得,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曾受到过多重的惩罚。从此之后,他再也不敢这么做了。”
教育孩子是门大学问,年轻的英美父母们越来越认识到,一味地顺从与赞扬,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害无利;而适当地命令与严格要求,反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不过,布芬顿教授提醒说,凡事不能走极端,该惩罚的时候不能手软,该表扬的时候也不应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