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小儿肺炎
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低下,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差,患肺炎之后较严重,因此必须认真做好预防。婴儿要尽量少与外界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家人患感冒或其它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要尽量和婴儿隔离。喂奶时要细心,避免呛奶、溢奶和呕吐,要防止奶、食物及呕吐物误吸人肺。要根据小儿的年龄、身体的发育情况,给予必需和足够的营养,及时和合理地添加辅食,如蔬菜、豆制品、肉类、蛋类等。要积极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因为佝偻病与肺炎的发生和程度以及治疗的效果均有较密切的关系。要多到户外活动,锻炼身体,练习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多晒阳光,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预防感冒及流感发生。要做好各种预防接种,增强呼吸系统对病原的免疫作用。患肺炎后,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肺炎虽然对小儿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但只要积极预防,可以避免发病。发病后,早期及时发现,在医生指导下或到医院诊治,迅速恢复和痊愈是完全可能的。
小儿肺炎的家庭护理
肺炎是小儿呼吸系统的常见病,除了药物治疗外,家庭护理对疾病的预后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患儿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医生治疗,做好护理工作呢?
1、要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保证病儿休息。工作中常见到在患儿的身边总是围着许多的长辈亲朋,这样一方面由于人多吵闹,不利于患儿休息,同时人多,呼出的二氧化碳积聚在内,污浊的空气不利于肺炎的康复。因此,室内人员不要太多,探视者逗留时间不要太长,室内要经常定时通风换气,使空气流通,但应避免穿堂风,有利于肺炎的恢复。
2、应注意合理的营养及补充足够的水分。肺炎患儿常有高热、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所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同时保证一定的优质蛋白。伴有发热者,给予流质饮食(如人乳、牛乳、米汤、蛋花汤、牛肉汤、菜汤、果汁等),退热后可加半流质食物(如稀饭、面条、蛋糕之类的食品),因为肺炎患儿呼吸次数较多及发热,水分的蒸发比平时多,故必需补充适量的糖盐水。
3、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尤其是汗多的病人要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并用热毛巾把汗液擦干,这对皮肤散热及抵抗病菌有好处。对痰多的病儿应尽量让痰液咳出,防止痰液排出不畅而影响肺炎恢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应经常将小儿抱起,轻轻拍打背部,卧床不起的患儿应勤翻身,这样既可防止肺部淤血,也可使痰液容易咳出,有助于康复。
4、保持呼吸道通畅,小儿患肺炎时,肺泡内气体交换受到限制,体内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如果鼻腔阻塞或气管、支气管内有大量痰液,会影响空气的吸入,加重缺氧。因此,家长要及时为患儿清除鼻分泌物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且要防止粘稠痰堵塞及奶汁、药物呛入引起窒息。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避免空气干燥,有利于痰液咳出。
5、按时服药、打针,以免影响疗效。由于小儿抗病能力较差,尤其是小婴儿病情容易反复,当家长发现小儿呼吸快,呼吸困难,口唇四周发青,面色苍白或发绀时,说明患儿已缺氧,为病情加重的表现,必须及早抢救。
病毒不长眼睛,可它还真能分人。毛细支气管炎这种比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就很会挑人,专爱“欺负”2岁以下的小宝宝。宝宝得了毛细支气管炎后,容易发生肺气肿和肺不张,如果处理不及时,将会导致严重后果。
是传染性很强的病毒感染吗?
是。毛细支气管炎是呼吸道合胞病毒侵入毛细支气管引起的炎症。如果宝宝在上呼吸道感染后2~3天出现持续性干咳和阵发性喘憋的症状,呼吸音粗而且带有哨声,说明宝宝有可能感染了毛细支气管炎。早产儿、3个月以下的宝宝和出生时体重过轻的宝宝,一旦出现毛细支气管炎的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后果。
引发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病毒可以通过鼻腔分泌物和唾液传播,或通过接触传播。如果宝宝周围有感冒患者或呼吸道炎症患者,他们身上携带的病毒就有可能传染给宝宝,引发毛细支气管炎。
有什么发病趋势?
毛细支气管炎的高发与宝宝的年龄、所在地域、生活环境都有关系。我国北方多发生于冬季和初春,广东、广西则以春夏或夏秋为多发期,多数是散发,也有在一定范围内流行的可能。发病高峰年龄为2~6个月的宝宝,80以上病例都在1岁以内。男婴和女婴发病的比例大体相同,但男宝宝重症的较多。
相比较而言,农村的宝宝比城市的宝宝更容易感染上毛细支气管炎,这可能与卫生习惯及环境因素有关。还有的年轻父母对1~3个月婴儿免疫力低下的认识不足,让小宝宝与外界环境或人接触过多,使得宝宝更容易遭受病毒、细菌的侵袭。所以,对于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家长应该尽量避免他与外界过多接触。这种措施可能会给家长带来不便,但在实际生活中,它的确起到了较好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