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外出时我对一些家长与孩子的对话特别敏感,也由此有了一些感慨。下面是我经历过的几个场景:
场景一:某少年宫里,一小男孩手里拿着乒乓球拍和乒乓球,面带困倦之意。而其母亲低声命令说:“把球拍拿平, 球放上去, 别掉。”然而球好像在和母亲作对,一次次落到地上。孩子的手腕被母亲正了又正,母亲不断地数落着孩子。一会儿,母亲看效果不佳,让孩子坐了下来,才一会儿孩子就挨着母亲睡着了。
场景二:慕田峪长城。也是一个小男孩,五六岁的样子。他抛开了家人的管束,一人跑着登上了很高的地方。母亲的大喊被他置于脑后了,他沉浸在自己“胜利”的快乐之中。待家人赶上他之后,他先遭到了母亲的两个耳光,之后是“怎么叫你也不听,要是……”地一顿训斥。小男孩胜利之后的骄傲被眼泪和茫然取代。
场景三:某商场,一位母亲刚为孩子买了一套福娃。孩子爱不释手的抱着,还没拆包装,母亲严厉地说:“哪个也不许弄丢了,自己的玩具要看管好。
我觉得,上面场景中的家长特别像一个个高高在上的“指挥官”。他们望子成龙之心可以理解,担心孩子的安危也可以理解,教孩子做人的道理也没错。但您可不可以换一种教育方式,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呢?在此,我想提醒家长朋友,请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与孩子建立平等、民主的亲子关系,作明理的好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