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很不了解自己
据斯比哈院长介绍,精子产生与时空条件密切相关,同一个男子处于不同的生理和环境条件下,精子“产量”会不同。根据目前掌握的知识,北半球男性居民最佳“生产期”是一年中的二月份至五月份。而地理条件差异产生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丹麦医疗界公布的调查编纂报告,原始数据取材覆盖面实质上只是全世界北半球的工业发达国家,目前对南半球国家情况掌握很少,有相当一部分国家根本没有记录。
而且,即便在同一个地区里,有些现象仍无法解释。例如,法国1992年统计的数量是每毫升6300万个单位,也即与1974年美国统计的数字相近。但在1992年的丹麦男子身上,仅统计到5000万个单位,而同处北半球地区的芬兰男人,却平均有8000万个单位。是否因为丹麦的工业化历史早于芬兰,导致了这一差距呢?
丹麦与瑞典两国获得的数据之间也有差距,但丹麦的哥本哈根市同瑞典的哥特堡可谓一水相依,中间仅隔着一座桥。两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基本相同,所处的工业氛围也无甚差别,从人种历史上看,他们间的融混程度很高,从基因角度找不出太多差别;男人的精子含量却不同,这又如何解释呢?
男性生育能力问题提上日程
问题原因有待寻找,但科学界已达成一些重要共识。其一,男性精液含精子量50年内确实有大幅下降。其二,男性生殖器官患病率升高。所有配备随访记录的国家里,全都显示出这一趋向,主要是男性睾丸癌发病率增长。法国2004年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年间,这一病例增速达到50%。患这种病的大多数是年轻男子,接受治疗后产生的直接副作用是影响生殖能力。专家学者还指出,隐睾和龟头发育畸形等生殖器官先天性畸形发病率近年来也有相当幅度的增长。
人类会“濒临灭种”吗?
上述科学研究的结论毫不意味人类会“濒临灭种”,至少这是目前专家们的观点。尽管同一个男人比起他的父亲和祖父,在同样年龄段时排出精子数量减少了一半,人类尚未面临成为高危物种的命运。再者,专家们说,受孕所需要的配子从数量上讲并不要成千上亿,使用人工受精法,试管中只需要1个成功的,准备几十个也就够了。自然受孕时,含量达到500万精子的精液完全可以配种成功,含量2000万单位时,受孕期更是绝对不会耽误。今天,法国男子精子的平均含量有6000万个单位,足有成功把握。而且我们至今不明白,为什么男人一次射精最高会有每毫升1亿5000万甚至3亿这样大的密度,难道是大自然为人类应付不测而作的准备吗?但无论如何,精子的下降趋势令人担忧,从长期考虑,风险是确实存在的。
适龄怀孕保障后代健康
中国人有句俗语,“男人四十一朵花,女人四十豆腐渣”,此言并非故意贬低女性,只因生殖能力男女有别。女性超过35周岁——40周岁,生殖生物钟便开始走下坡路,孕育缺陷胎儿的危险性增加,50岁后排卵停止,便与生育绝缘。男人的生育能力受年龄限制较小,甚至可说不会封顶,故“老年得子”时有所闻。德国专家作过一次试验,以60~89岁的老年男性与24~33岁的青年男性各20名为观察对象,分别检测他们的精液,发现老年男性的精子并未衰老,一些人的密度还高出年轻人。不过,男人听了不要得意,因为35岁过头,雄激素开始衰减,平均每过一年睾丸激素分泌量下降1%。同女人一样,男人也有生殖生物钟。而且年纪增长,不活动和畸形精子量会增加。从优生优育角度看,选择最佳年龄同太太甜蜜生子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