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长期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中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占人口的10,已成为世界上的乙肝大国。全国约3000万慢性肝炎患者需要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部分患者还在向肝硬化、肝癌方向发展,每年为此所花费的医疗费用达500亿元人民币。为了有效地防止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最终消灭疾病的目的,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免疫接种宣传日”。今天是第18个全国“儿童免疫接种宣传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免疫接种,预防乙肝。
在全国“儿童免疫接种宣传日”前夕,解放军302医院专家组组长陈菊梅教授指出,婴幼儿时期人体生长发育旺盛,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很弱,包括乙肝在内的许多传染病严重威胁着孩子的生命和健康。通过给孩子免疫接种,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和增强儿童抵抗疾病的能力,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因此,儿童家长一定要按时给孩子进行免疫接种,千万不可因小失大,麻痹大意,否则将追悔莫及。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如果不进行免疫接种,平均每100名儿童中将会有3人死于麻疹,2人死于百日咳,1人死于破伤风。每100名儿童将有1人由于脊髓灰质炎而终生跛行。即使那些患病后幸存的儿童,他们的身体也会因此而虚弱,并有可能在以后死于营养不良或其他疾病。
-一岁以内的儿童,每个月都要打一次防疫针
陈教授说,免疫接种就是人们常说的打“防疫针”,它是应用生物制品,接种于健康人身上,使其在人体内产生抵御感染传染病的能力,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的作用。
据介绍,当前我国计划免疫的工作主要是指接种5种疫苗,预防7种传染病,即对12个月龄内的儿童进行5种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和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以及1岁以后适时进行的加强免疫,使儿童获得对7种传染病(结核、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的免疫能力。这是因为上述疾病病原的抗原型别单一,很少发生变异;人是惟一的传染源,且患病后可以获得比较持久的免疫;易感者通过接种疫苗,可以获得有效的预防。因此,开展计划免疫是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有效措施。
陈教授指出,计划免疫程序是通过大量科学试验而制定的,能使参加免疫的儿童及青少年持续地保持一定的抵抗传染病的能力。
-一次乙肝疫苗接种能免疫保护七年
解放军302医院护理部主任于丽莎介绍,乙肝疫苗对正常成人免疫保护作用可持续7—9年。免疫正常的成人和儿童,按程序完成疫苗注射,并产生了足够的抗体后,一般7年内可以不再注射。同时,也可以定期查抗体水平,如果水平低,可在医生指导下再注射。
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所生的婴儿注射疫苗后,5年内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所以,3—5年内不需要加强免疫。医生建议,接受乙肝疫苗正规免疫后的儿童,最好在5年左右再复查一次抗体的水平。如果抗体水平下降或消失了,就需要加强免疫注射。当免疫力维持到成年后,就不必再加强注射,因为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一般很少发病。
-几种情况,儿童暂不宜接种疫苗
免疫接种可以增强人体内的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但为了防止和减少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各种疫苗都规定了患有某种疾病或处于某种特殊生理状况的人,不宜接种的禁忌症。
陈教授介绍,1岁以下儿童有严重营养不良者,接种疫苗时应特别慎重。另外,发烧、患有湿疹、化脓性中耳炎或有严重皮肤病的婴儿,不能接种卡介苗;腹泻婴幼儿,一日大便超过4次以上者,不宜服用小儿麻痹糖丸。
陈教授强调,家长要把儿童的健康情况如实地向医生反映,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进行预防接种,特别是有营养不良和体弱的儿童,容易受到疾病的威胁,更需要对他们进行免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