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瓷餐具:“有毒餐具”?
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12月对部分仿瓷产品(包括已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进行测试,发现部分企业在生产中添加了具有安全隐患的脲醛树脂,有些企业甚至全部使用脲醛树脂生产仿瓷餐具。
今年3月份,具有国家级检测资质的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对北京市场上销售的15个品牌的仿瓷餐具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4个品牌的产品不合格。
其实,早在2008年12月下旬,国家质检总局就已组织检测机构和专家对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检查,并指导各地展开查处工作。
2008年12月30日,北京市组织开展市场、商场、超市等销售的餐具(盒)执法检查工作,对销售无证生产企业生产的密胺塑料餐具餐盒坚决予以查处,并将其下架清出市场。
仿瓷餐具为何招惹如此“非议”?这还得从三聚氰胺说起。
三聚氰胺,因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被中国消费者所熟知。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又称密胺树脂,英文缩写MF。作为三聚氰胺与甲醛反应所得到的聚合物,是制造仿瓷餐具不可或缺的原料。
市售合格的仿瓷餐具,大都是用密胺树脂制作加工的。其物理和化学特性都与小分子三聚氰胺不同,无毒性,与加入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完全不是一回事,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国际上,将密胺树脂用来做餐具的并不鲜见。
有关环保专家说,含三聚氰胺的食品器具在日本也很普遍。 日本规定密胺塑料容器溶出三聚氰胺量最高不得超过每升2毫克。日本相关标准规定,作为制作食品容器的树脂必须保证在60℃的情况下,30分钟内不能让三聚氰胺溶出(即不得检出)。由于日本厂家都严格遵守规定,到目前还没发生任何伤害人体健康的事故。
目前争议的焦点,是来自于某些企业使用脲醛树脂作为原料生产仿瓷餐具。
尿素与甲醛反应得到的聚合物便是脲醛树脂,又称脲甲醛树脂,英文缩写UF。脲醛树脂制品,易于吸水,遇到强酸、强碱易分解,达到80℃以上遇水容易释放出甲醛。
甲醛是一种无色的强烈刺激性气体,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眼部疾病、女性月经不调、妊娠综合征、新生儿畸形、精神抑郁症,另外,还会使新生儿体质下降,造成儿童心脏病。
所以,脲醛树脂主要用于制造模压塑料,制造日用生活品和电器零件,还可作板材粘合剂、纸和织物的浆料、贴面板、建筑装饰板等。由于其色浅和易于着色,制品往往色彩丰富瑰丽。
记者在北京市家乐福、沃尔玛等多家大型超市看到,仿瓷餐具种类多样,饭碗、碟子、饭勺、汤匙等商品都有涉及。
据销售人员介绍,仿瓷餐具色彩艳丽、造型多样、价格便宜,因此受到了不少消费者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的喜爱。
现实生活中,仿瓷餐具因耐摔、可进行微波加热,特别受到儿童和老人欢迎,被认为是万能餐具,装啥都行,怎么使都行,谁使都行,使多久都行。
其实不然。专家提醒,如果密胺塑料原材料树脂聚合得不好,就会残留三聚氰胺,在高温状态下会释放三聚氰胺分子。但是标准没有清楚说明,企业产品说明书也没有声明,消费者只能被动使用。部分企业钻国家标准的漏洞,使用脲醛树脂生产仿瓷餐具,给消费者健康带来了安全隐患。
由于标准要求不一致,给政府监管和监测带来了难度,也给不法生产企业和劣质产品的生存创造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