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不节小儿的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如果饮食不加以节制,不按时吃饭,时饥时饱,常吃冷饮,就会造成消化不良,使营养吸收出现障碍,逐渐变得面黄肌瘦。
饮食添加不合理有些家长在给宝宝添加固体食物时,未注意婴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育特点,也会造成营养不良。比如在婴儿4个月前,唾液腺尚未发育,唾液中不含淀粉酶,此时给予淀粉类食物,就会造成宝宝消化不良。给7个月以前的宝宝喂豆制品,会影响大豆蛋白的吸收。到了6~7个月未及时添加固体食物,仍单纯进行奶制品喂养,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
用药不当宝宝生病时,如果不合理用药,尤其是随意给宝宝服用解热镇痛药,或较长时间服用抗生素等,会引起呕吐、恶心、食欲不振。有的广谱抗生素还会引起肠道吸收不良,使正常肠道菌群受到抑制,也能造成营养不良,使宝宝面黄肌瘦。
体弱多病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致使免疫力低下、经常患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宝宝,消化吸收功能也比较差,可致营养不良,表现为面黄肌瘦。
怎样判断宝宝营养不良
从外表上看,宝宝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面黄肌瘦、皮下脂肪变薄、肌肉松弛等。但单凭目测是不够准确的,必须根据宝宝的体重、身高和测量皮下脂肪,才能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家长可根据年龄,计算出宝宝的正常体重,再将所测的体重与正常体重进行比较:
1~10岁小儿正常体重=(年龄×2)+8.
如果所测的体重低于正常体重15~25,为轻度营养不良;低于25~40,为中到重度营养不良。
此外,应考虑身高因素,即一般矮1cm,体重应减200~300克;如果宝宝身高较矮,体重会偏轻一些。
增强体质 重在调理
对营养不良的宝宝,重在进行调理:
⒈在居住环境方面,应注意使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⒉患儿皮下脂肪少,在冬季体温偏低,常出现手足发冷,需用热水袋保暖。
⒊做好口腔清洁卫生。在两次喂奶期间,给予少量开水或用棉签蘸冷开水擦洗口腔。如发现有口疮,应用锡类散或冰硼散涂口腔。
⒋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增强抗病能力。
⒌纠正偏食习惯。对宝宝应给予营养丰富、低渣、少油、易消化的饮食。对消化功能差的宝宝,应先给米汤、奶糕或粥,以后逐渐加用低脂牛奶、配方奶、鱼泥、豆浆、胡萝卜、菜汤等,待消化功能恢复正常,逐渐调整为健康儿童的膳食结构。在饮食调整中,需每周测量体重,以评价调整饮食的效果。
中医中药防治有良效
1.常用健脾理气消食药。如山药、白术、茯苓、陈皮、木香、山楂、麦芽、谷芽、扁豆等。中成药有四君子丸、参苓白术散、小儿香橘丸等。
2.针刺四缝穴。用消毒针浅刺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第二节的四缝穴,针后可挤出黄色液体少许。此法有消积食、增食欲的作用。
3.捏脊。沿脊柱两侧,从颈下到尾骶,用两手指提捏皮肤多次,有促进肠蠕动及消化液分泌和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