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无助父亲发来的短信
这是春节期间,莆田一个农民方秋林发给本报记者的一条短信,他小学5年级都没读完,短信中有别字,标点也没有用对,但却在不完全的还原一个男人的真实故事。文字,让人感受到他当初的憧憬和幸福,也体会到命运对他的打击和失望,但后来他却说到了“希望”。
“你好!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好老婆,我从心里面感激她对我真的太好了,我觉得很兴福有一个美好的家庭,我很努力工作,她一直在身边帮我,我一起努力二年,做一点买卖,在这半年生意很好,这时候我老婆说有喜,我很高兴。
在5.12事情开始生意就不好,我怕这样下去,我们生孩子都没有钱……想不到事情就到这个地步老婆都死,我本来也不想活,我姑姑说还有两个孩子,后来东南快报的好心人,他说我们都是当爸爸的人,他叫我坚强起来明天会更好,我现在的希望就是两个孩 子,我每天起床看别人家孩子都有母亲就伤心的流了泪水我心里想我什么办啊,一个女儿花了几万元又离开了,我都知该什么活,你们来我的孩子就有希望了,我不知说好……?我真心和孩子感谢你们,我会告诉我的孩子这个世界还有好人,不过你们明天来要小心保安。”
快报速评:给生命一个保温箱
很冷,彻骨的冷,对方秋林两个已逝去的孩子来说,虽然他们不谙世事,尽管她们来去匆匆,但是,冷是她们对这个世界唯一的感觉。
还没有姓名、还没有睁开双眼,两个女婴就这样离去,也许还带着深深的眷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剥夺她们生存希望的,绝不仅仅是保温箱,更重要的是医院的制度。
我一直以为,医者父母心,医院的天职是救死扶伤,医生的使命是治病救人。当方秋林流着眼泪哭求“医生,先让我的孩子住进去,我再去筹钱行不行?”当看着奄奄一息的小宝贝,在为了体验生命的精彩而苦苦挣扎的时候,“先交钱再住院”,几个字,一个制度,冷冰冰的,挡住了刚刚开启的生命之门,方秋林心中希望的火花也慢慢地暗淡。
在现行制度与生命之间,我们必须做出选择。生命的尊严高于一切,打着制度的旗号扼杀生命的事情不能再发生了,以体现生命尊严的制度,取代冷血的、漠视生命的制度,给生命一个保温箱,是我们做出选拔的时候了。 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