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痛”为发生在学龄前后的小孩,一种莫名的肢体疼痛。当孩子有疼痛的时候,家长可给予安抚安慰、按摩,或是涂抹酸痛药膏、口服止痛药都可减轻症状。但如果痛的频率太密集,或是局部有红肿热痛、行动不便、伴随发烧等症状时,最好尽快请医生诊治。
在儿科门诊中,时常有父母带小孩来,抱怨小孩子的大腿或小腿有模糊奇怪的疼痛,甚至痛到哭闹不安,有时爸爸妈妈自行擦擦药膏或是安慰安慰,一会儿又好了。隔天又好好的活蹦乱跳,照样可以去上学或玩耍。但是几天或是几个礼拜之后又发作起来,实在让为人父母者担心不已。回想最近又没有受伤也没有跌倒,怎样会这样呢?会不会有什么毛病?难道是长了什么东西?
“成长痛”以小女生居多
上面所描述的就是成长痛常见的现象。所谓“成长痛”是一种发生在学龄前后,大约三到十二岁左右的正常小朋友,一种莫名的肢体疼痛,它是除了头痛、肚子痛外,小孩子最常抱怨的疼痛之一,通常以女孩子发生较多。根据文献报告,大约有百分之十五到三十的小孩曾经经历过这样的问题。
然而“成长痛”这个名词有点不符合实际的情形,因为成长的本身并不会造成疼痛,而且这种毛病主要发生在小学三年级前的小孩,而不是发生在生长最旺盛的青春期。另外也没有证据显示,骨骼的生长和成长痛有什么关系,但由于这个名词很容易被父母所接受和了解,也就继续被沿用了。
就症状而言,临床上绝大多数的成长痛是发生在下午和晚上,疼痛部位大多是发生在两侧的下肢,以支撑体重的肌肉为主,如大腿前侧肌肉、膝盖、和小腿后侧肌肉居多。发作时小孩子并不会发烧,局部也没有红、肿、热的现象,疼痛的时间可维持数分钟到一小时左右,至于疼痛发作的频率和位置并不固定。
记录疼痛时间和位置
其实造成成长痛的原因并不清楚,但如果仔细观察可发现,与当天有较长时间,或分量较重的游戏或活动有关。例如:较长时间的站立、走路、跳跃或爬楼梯等。当活动量超过负荷时,在活动结束之后,也就是大约下午或晚上,小朋友的注意力才逐渐转移到自己身上,发现身体的疲劳和不舒服。当孩子逐渐长大后,可以分清楚运动伤害、运动疲劳、不寻常疼痛的差别时,成长痛自然就跟着不药而愈了。
要提醒父母的是,成长痛是一个诊断的垃圾桶,也就是把儿童在生长的过程中,找不到原因的肢体疼痛,通通归到这里来。所以成长痛的诊断,并不是单靠抽血、X光或电脑断层等科学仪器,就能检验诊断出来,主要靠的是排除法,也就是说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小孩子表现出这样的疼痛,而且也找不到其他确实的原因时,就会被诊断为“成长痛”。
所以我们如果要下这个诊断之前,一定要排除掉一些严重疾病的可能性,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求诊以前,父母自己不妨仔细记录孩子疼痛发生的时间点、时间长度、疼痛位置、发作频率、消失原因,以及当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量,这样可提供给医生更多的资讯参考来帮助诊断。
需与成长痛区分的疼痛
至于有什么情况是需要和成长痛进一步区分的呢?首先最常见的就是发炎,不论是运动或意外伤害所造成的扭伤、挫伤,或是感染所引起的发炎,都会有标准发炎的红、肿、热、痛的现象,所以如果局部除了痛外,还有红、肿、热,很可能是发炎引起的疼痛,不要误认为是成长痛而延误了。有时感染所引起的疼痛,严重的话还可以引起小朋友发烧。
另外就是家长最关心的,是否骨头里面长了什么坏东西,也就是肿瘤,一般而言,如果骨骼长了肿瘤,只要有一定的大小,多半是可以经仔细检查而触摸出肿块,不然也会因为肿瘤侵犯骨膜而有痛点或变形,而且这种痛会日渐加剧。如果这些都没有,长肿瘤的机会就会很低了。如果疼痛时间太久,超过一个月以上,甚至睡前痛醒,怀疑的话,可以照X光来确定是否有骨骼的病变。
另外,也有可能因神经痛而引起,一般如果有神经的病变,医生也可以由神经理学检查和病史来诊断出来。此外,孩子心理的问题也不能忽略,有些小朋友会因为想逃避某种活动,或得到父母更多的安慰和关爱,而佯装脚痛或腿痛,这可从小朋友在家里的日常生活或在学校的表现来比较评估。如果以上的原因都被排除掉,也没有其他的可能,那我们就会给他一个“成长痛”的诊断。
给予安慰和按摩减轻症状
家里如果有孩子成长痛,那我们要怎样治疗或照顾他呢?一般来说,成长痛的预后非常好,不会遗留后遗症,也并不需要特别的治疗。患者可能会在晚上痛个二、三十分钟,局部按摩就会好一点,可能一周或一个月出现一两次,持续半年到一年,就自然好了。家长可以在痛的时候给予小孩安抚、按摩,或者是涂抹酸痛药膏,甚至口服止痛药都可以减轻症状,但也不需要特别限制小孩的运动或活动。简单的说,就是顺其自然加上适时的帮忙就可以了。
但如果痛的频率太密集、症状持续,甚至痛到无法就寝,深夜或清晨会被痛醒过来;局部有轰红肿热痛、白天也痛或是跛行、行动不便、伴随发烧等症状就不是成长痛,就要赶快请教医生。
最后还是要提醒家长,如果小孩有什么问题,一定要找相关的领域的专家来做检查和咨询,不要随便听信坊间秘方,反而误了小孩病情,以免小病拖成了大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