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长说“不”就要做到。
面对撒泼耍赖的孩子,家长说“不”就要做到。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家长说出“不行”就要做到。带孩子逛商店,孩子非要电动汽车,家长说不给买,孩子又哭又闹,家长一边说孩子不听话,一边又给孩子买了。这样孩子就会认为家长说话不算数,只要自己发脾气家长就会妥协。对于做不到的事情,家长就不要说“不”,如果说了就要做到,无论孩子采用什么方式,家长都应该坚持自己的做法,让孩子感到家长说话是算数的。
2.在对孩子说“不”的同时,给予他所需要的关注和爱。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要经历两次心理反抗期,第一次在两岁后就可能出现。父母对孩子要有原则,但两三岁的孩子毕竟不是成人,过多的道理是不合适的,因为他们的大脑发育还没到那个程度。因此,母亲可以利用孩子对他的依赖,用语言及非语言的表现让孩子感觉到“拒绝”,例如“妈妈生气了。”要告诉他“你这样做我不喜欢。”
其实孩子在最初形成某种行为定势和情绪反应时,成人如果未加明确制止,孩子就不知道允许做和不允许做的界限在哪里,爸爸妈妈要让孩子明白这一界限。同时,家长在对孩子说“不”的同时,应给予孩子所需要的关注和爱。
二、面对小赖皮,请给他一个拥抱
谦谦的感冒刚好,就非要到外面去玩。爸爸劝他:“谦谦感冒刚好,不能到外面去玩,爸爸和你在客厅玩吧!”。“不行!”谦谦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哭起来。面对哇哇大哭的谦谦,爸爸一筹莫展,是带宝宝出去还是把他留在家里任其大哭大闹?
家长心理:带宝宝出去吧,他病刚好,真怕他着凉了;不带他出去吧,他又在家里大哭大闹的,要打打骂骂他吧,对着这个大病初愈的孩子又狠不下心来,这可怎么办呢?
正确做法:
此时,不要对孩子发火,不要生硬地责怪孩子:“你怎么那么不懂事啊,跟你说了,你病刚好,这么出去会感冒的,你真不听话。”相反地,你可以走过去抱起孩子说:“我知道不让你出去玩你很生气,妈妈来抱抱你吧!”把宝宝的头靠着自己的头,让孩子渐渐安静下来。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再跟他讲不能出去玩的道理:“爸爸妈妈都喜欢你,我们可不想让你再感冒了。明天天好了,我们一起去玩好吗?” 有时候,一次随意的拥抱便能控制孩子的怒气。其实孩子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从满足生理的需要向社会性需要过渡的,孩子希望成人与他身体的接触。当孩子情绪激动时,拥抱和爱抚是他们最喜欢的方式,通过充满爱意的身体接触,可以有效地控制他们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