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观点
钟南山:媒体关注疫苗安全是好事
近来与疫苗安全相关的事件屡有发生,最突出的是今年3月媒体报道的山西疫苗事件,称近百名儿童注射疫苗后或死或残。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前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山西疫苗事件,透露了一个细节:此事见报后引发强烈关注,为此卫生部特意委派中国医学会的8名专家前往山西做独立调查。8名专家根据媒体报道的15名受害儿童的资料,到他们家庭做实地考察,并详细了解15名儿童的身体状况,最后认定其中3人的身体不适与疫苗相关,其余均与疫苗接种无关。综合总体接种人数和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专家认为乙肝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率没有超出普通疫苗的不良反应范围,为此钟南山说:“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接种疫苗会增加疾病的机会,疫苗接种总体是安全的,大家应该放心。”
钟南山提出,近来疫苗安全事件备受关注,屡屡见诸报端,这反而是件好事。“疫苗的受众很广泛,有一点小问题公众反应都很强烈。山西的疫苗安全事件,给我们敲响警钟。疫苗不应只考虑研发和生产,在运送、储藏和接种环节都应更加加强质量监管。”
提醒
学生出问题 老师先别慌
虽然群发性癔病并非因疫苗直接引起,但却极大阻碍了疫苗接种,也引发社会恐慌。龚梅恩说,其实如果接种疫苗班级的老师镇定自若、指挥得当,癔病不会那么快在班级或学校里“蔓延”。
首先,如果第一例学生报告接种了疫苗后身体不适,应马上将学生带到校医室检查并治疗,而不该让学生和其他同学接触,使不安情绪扩散。
其次,老师要保持镇定,最忌自己先紧张和慌张起来,因为这种不安情绪很容易传染给学生,更易感染那些具“癔病性格”的学生。气氛越紧张,受暗示的可能性越大。
再次,不应该让学生聚众讨论,癔病的一大特征是具有“表演性”,当更多人围观和受到更多人关注时,癔病的表现症状会更明显和更强烈。
支招
家有“癔病性格”孩 应该怎么办?
而对于父母来说,如果您的孩子属于具备“癔病性格”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帮助孩子减轻心理压力。
需要正确认识的是,癔病只是暂时性的脑机能障碍,并非器质性病变,不会留下后遗症。癔病发作一般和孩子的情感体验有关,因此当孩子遇上一些变故或学校、班级发生大事时,需要教育孩子正确面对这些事件。如果是情感活动很丰富的孩子,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做一些其他事,或暂时离开当时的环境,以改变心境,这样常能防止癔病发作。如果孩子癔病发作,要避免周围人造成的过分紧张及过分关心的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