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珍从小娇生惯养,一次在幼儿园做小动作被老师批评后,便坐在凳子上一言不发、面无表情、两眼呆滞。送到医院做了全身体格检查和脑CT扫描,并未发现异常,医生诊断为“癔病”。经实施暗示心理治疗,珍珍的“病情”完全恢复了正常。
儿童癔病多见于5~10岁的女孩,因家庭不和、教育方法不当、父母过分溺爱,使其形成任性自私、好显示自己和暗示性较强的性格。患儿受到某些精神刺激,或要求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病。其临床表现形式与年龄因素有明显关系。学龄前儿童癔病的发作形式有情感爆发、躺地打滚、哭闹或抽搐发作,表现矫揉造作以引起父母的关注,每次发作后要求便得到满足,从而反复出现类似发作,使异常行为模式固定下来。
因此,家长和老师一旦发现孩子有以上表现,可带其到医院的神经精神科诊断与治疗,并注意消除引起发作的有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