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的分享行为是对宝宝的一种心理暗示。比如可以通过榜样暗示,让亲戚或朋友家很大方的孩子来家做客,让他表现出主动分享的行为,大人们再及时地赞扬他,宝宝肯定也不甘落后。
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来暗示宝宝,让他懂得只有与人分享,才会受人欢迎。家长可以随时随地自编故事,比如小狗汪汪是一个喜欢和别人分享的宝宝,每当妈妈给他买来好吃的骨头或者好玩的玩具,汪汪都会很大方的邀请其他小动物们来分享,因此大家都很喜欢他,都愿意和他一起玩。可是小老鼠就很小气,他什么东西都不愿意和别人分享,总是说:“这是我的,谁都不能玩。”大家都不喜欢他,他没有一个好朋友,所以他整天一个人闷闷不乐。
一个三岁的女孩问妈妈:“橘子为什么是一瓣一瓣的呢?”妈妈说:“橘子是不是在告诉你,‘我长成这个样子,就是希望你能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我,而不是一个人吃哦’”这也是一种暗示。
每当孩子吃什么,大人可以先把东西分成几份,家里人一人一份,并且让宝宝给长辈们拿过去,比如你切开一个西瓜,“宝宝,把这块西瓜拿给妈妈。”“把这块递给爷爷。”“宝宝,给妈妈吃一口。”千万不要忘了及时表扬:“谢谢我们的爱心小天使!”。对于吃惯独食的宝宝,一开始可能会不乐意,甚至大哭大闹,家长就要坚决制止他的哭闹,不能迁就。
当孩子决定与他人分享后,应当及时给予适当的肯定,让他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为社会习俗所赞美的事情,加强他与别人分享的意识,“宝宝懂事了,能与别人分享玩具,真让妈妈高兴。”“你能和小朋友分享糖果,真是好孩子。”每当父母看到他把自己的玩具给别的小朋友玩,或者把自己的零食拿给周围的小孩吃时,总要不失时机的夸奖他,这样他的分享行为就会得到及时的强化,从而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如果良好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强化,他就不会留下什么印象,这种偶然出现的良好行为就会减退或消失。
但是有的时候,孩子的分享行为也会受到打击,比如,有的小朋友把他的玩具弄坏了,这样就会给孩子带来不愉快的体验,可能他就不再乐意和别人分享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要积极引导,教给宝宝与人分享的技巧,告诉他在把玩具给小朋友玩的时候可以提醒小朋友要小心,不要把玩具弄坏了,等等。
小贴士:不要滥贴标签
要鼓励三岁的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快乐或者变得慷慨大方,但不要滥贴标签,“你真自私!”“真是个小气鬼!”,这是在冒险给他们的自我概念带来某种消极影响,他们也许开始认同你给他贴上的这个角色,“妈妈说我自私,说我是小气鬼,那我就是自私,就是小气鬼。”对于三岁的孩子,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来自成年人尤其是父母对他的评价,所以,千万要小心,不要过早对孩子下结论,更不要说这样的侮辱人格的话,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产生很坏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