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无忧的生活固然使我的生活快乐,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人”比“物”更重要。只有与“人”频繁交往,我才能成长为一个正常的“人”,不要让我失去宝贵机会哦!
行为描述
小雪的爸爸经营着一个上千人的大公司,妈妈是从事高科技产品的研发人才。爸爸妈妈准备了一间20平方米的宝贝房,家里还摆放着幼儿园才有的大型滑梯,各种玩具和图书更是琳琅满目。为了出行方面,小雪就住在CBD的写字楼里,平时由奶奶和保姆照看。
小雪的家庭虽然物质富裕,但是人气不旺,爸爸妈妈忙得很少回家,家里的特点就是一个字——静。由于不是居民小区,也很少下楼玩。2岁多时,妈妈发现小雪说话很少,使劲逼她才能发出一两个音,走路也缺乏协调性。于是,带到医院去进行检查和测试,结果发现小雪的各项发育指标都比较迟缓。
心理分析
交往是宝贝成长为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历史上著名的“狼孩”具有人的完整生理结构,但就是因为失去了与人的交往经历而不能恢复“人性”。现代城市中有些独生子女的生长环境虽然不像“狼孩”那样极端,但缺乏丰富的人际交往环境和刺激,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有些家长以为刚出生的宝贝不会说不会走,也不懂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只要衣食无忧再提供大量的玩具就行了,却忽略了在宝贝的健康成长过程中,“人”比“物”更重要,宝贝与“人”频繁地交往才能成长为正常的“人”。
心理疏导策略
1. 常跟宝贝咿咿呀呀地说话
有意义的亲子交往不是互不关联的“人来人往”,而是与宝贝真正发生互动的对话与交流。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既好奇又残忍的国王。他很想知道孩子天生会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于是他就选择了一个孤儿院,要求育婴员只能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但是不能跟他们说一句话,结果一年后,所有婴儿无一例外全部死亡。国王的“实验”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却让后人痛定思痛:只要是人,从他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渴望得到爱的交往,就有与父母交流情感、沟通心灵的需要。
2. 亲切地逗引宝贝看、笑、摸、抓
有的父母觉得有了宝贝以后,家里比较闹腾,于是渴望宝贝天天能安安静静。所以,只要宝贝不饿不渴、不冷不热、不尿不哭,就让宝贝独自待在小床里,很少主动去逗引宝贝。要知道,宝贝除了有基本的生理需求外,还有发展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觉以及运动、情绪、情感、语言等多种心理需求。这些需求都是在宝贝与人的交往中逐渐满足的,既然做了父母,就要接受宝贝的喜怒哀乐,经常亲切地逗引宝贝看、笑、摸、抓,促进宝贝在交往互动中快乐地发展。
3. 要让宝贝有机会观察生活中的人群
高层单元居住方式形成了封闭的家庭生活方式,这对在外忙碌一天的成人来说也许是有一个很好的休息港湾,但对于生活、学习和发展都集中在家庭中的宝贝来说,如果整天不出门,就是“画地为牢”了。观察、模仿和熏陶是宝贝的重要学习方式,经常带宝贝看看走动着的人、说着话的人、玩耍中的人,都将极大地促进身心发育。
4. 关键期给宝贝特殊的交往
宝贝出生的头三年有很多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有些发展项目错过关键期还可以“补课”,有的则无法弥补了。所以,父母的教育千万不要落后于关键期的到来,等问题出现的时候再想着矫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管是哪个项目的关键期,都离不开宝贝与人的有效交往和互动,离不开父母特殊的关注和指导。宝贝翻身、坐、走、爬、说话、视图、阅读、数概念等各项发育都有关键期,父母如在这一时期给予特殊的交往,将会使宝贝在关键期的发展迈进一大步。
5. 鼓励宝贝与安全的陌生人交往
父母常跟宝贝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其实,宝贝盲目听从这样的警告,等于给自己的交往世界立下了一堵墙。意大利哲学家费鲁奇说,在海边,一个3岁左右的小女孩儿想要认识他的儿子。儿子两腿一伸,一屁股坐在沙滩上,小女孩儿笑了,也学他的样子,这样来回玩了几次。可这两个新玩伴刚刚开始交往,妈妈就把小女孩儿叫走了。小女孩儿忧郁地看了儿子一眼,乖乖地跟着妈妈走了。费鲁奇很感慨:“她(小女孩儿的妈妈)跟别人之间的封闭关系,在那一刹那传给了女儿,说不定跟随她女儿一辈子。多么遗憾!”可见,父母不要教宝贝拒绝一切陌生人,跟安全的陌生人打交道能满足宝贝的交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