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家认为,中外幼儿在1岁半之前的好奇心多能得到满足,而在1岁半之后,中外教育原则的差异性就逐渐表现出来——西方幼儿的好奇心仍然能得到无条件的满足,西方妈妈们往往不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与整洁要求来限制其探索性行为,哪怕这一行为会留下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现场”。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条件满足宝宝好奇心的行为,就是留存“创造力”的火种的行为;可是如果宝宝的“捣乱行为”反复遭受打压,他当然会变得干净整洁、循规蹈矩 。但,他不再探索、好奇和发现,这里面的隐忧,聪明妈妈都可以看得到。
测试:面对宝宝的好奇表现,你是何种妈咪?
大多数蹒跚来去的宝宝都有打泼牛奶的经历,他们会奇怪于地毯为什么“喝”牛奶?一些捣蛋宝宝会受此启发,在地毯上泼果汁、番茄酱、白开水、食用油等,看看地毯还喜欢“喝”什么?遇此情况,身为妈妈,你的反应是:
A.慌忙抢过宝宝手里的杯子、勺子,恼怒地说,“你真是一个闯祸精,这些东西怎能泼在地毯上呢?你毁了咱们家的地毯!”
B.反正地毯已经弄脏了,想想各种污渍用什么清洗剂才能洗净。
C.对宝宝说,咱们一起来观察地毯喜欢“喝”什么,哦,果汁和番茄酱会使地毯变色,炒菜用的油粘上了地毯很难洗得干净,白开水在地毯上渗透得很快,晒干后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来;哦,沾上饼干屑的地方,地毯蛀了几个小洞……看起来有些东西,地毯是不爱“吃喝”的。宝宝,咱们再来想一想,应该怎样给弄脏了的地毯洗一个干净澡?
两三岁的宝宝特别喜欢敲打碗筷的游戏,经常一边敲打一边笑,把精致的小碗都敲出了豁口,你会做何反应?
A.对宝宝说,吵不吵呀,你看你把饭碗都敲坏了,你将来会没饭吃的!
B.对宝宝说,总这么敲有什么意思?你就不能干点有意思的事,比如背背唐诗讲讲故事什么的?
C.妈妈知道宝宝想听听同一根筷子,敲在大碗和敲在小碗上,为什么听上去不一样,妈妈还知道宝宝一会儿用木筷子、一会儿用竹筷子,一会儿用勺子敲同一只碗,是想知道声音为什么有时候清脆,有时候又沉又闷对不对?妈妈陪你一起来敲。对了,宝宝还应该动动脑筋,看看还有什么东西能代替筷子来敲碗,什么东西敲出来的声音脆,什么东西敲出来的声音闷?
下雨了,宝宝穿着雨衣和高筒雨靴踩来踩去玩水,看到地上的水流还用手去摸一摸,还搬来小石块小砖头挡住水流,看看会发生什么。针对宝宝在雨中的好奇行为,你的反应是:
A.一把将孩子拎回来说,叫你不要玩水你就是不听,地上的雨水多脏,能用手摸吗?着凉感冒了怎么办?
B.由他去玩,既不干涉也不参与,就等着给他准备姜汤和热水澡。
C.打着伞蹲下去跟孩子一起玩。跟孩子一起观察地上的水流为什么会打旋,水为什么是朝这个方向流而不是朝那个方向流;马路为什么修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弧形?马路两侧的水流向了哪里?还有,为什么泥地吸水快,而柏油和青砖地几乎不能吸水?
落叶满地的时候宝宝总是不停地停下来,捡拾落叶,他不停地提问,问为什么有的落叶是红的,有的是黄的,有的则是半红半绿?为什么落叶掉下来的时候总是“掌心向下”;为什么树上的叶子软软的,而落叶踩上去沙沙响,为什么落叶是脆的?你会做何反应呢?
A.马路上的叶子那么脏,哪儿能捡啊?为什么叶子的颜色不一样,长大了老师会讲的,现在告诉你,你也不懂啊。
B.随他去玩,一面等待,一面看报,对宝宝的“深奥问题”只是嗯啊敷衍。
C.宝宝能这样问,说明宝宝肯动脑筋,说明宝宝越来越聪明,妈妈真高兴,不如这样,我们让幼儿园老师来开一节课,跟小朋友一起研究“落叶的奥秘”。宝宝,咱们一起来捡各种各样的落叶,回去以后查书、上网,再跟老师和小朋友一块儿讨论你的这么多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