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与担忧非常类似,是人们在感到某种威胁或由于某种情境使人发生内心冲突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具体到幼儿来说,在进入幼儿园后,他们对成人,特别是对母亲的依恋急剧增强,非常害怕失去母亲的爱护。同时,幼儿这一时期的“缠人”已不仅仅是对自身安全和亲情的需要,还有获取知识、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需要。如果家长敷衍了事、粗暴拒绝或表现出厌烦,那么幼儿会觉得非常无助,很可能由焦虑转为对自己丧失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总之,家长如果不能对幼儿的“分离焦虑进行引导,将会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分离焦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会产生影响:
分离焦虑对幼儿身体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有分离焦虑的幼儿,常常睡不好、做噩梦、讲梦话,平时烦躁不安、食欲不振,更有甚者头昏乏力、心悸多汗,有的幼儿在最初的幼儿园生活中还常常感冒、腹泻,这并不仅仅是生理问题,也有心理方面的问题。
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上的影响更应该引起重视。幼儿与亲人分离后,因深感不安而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他们甚至毫无根据地担心亲人会离开自己、发生危险,会发生意外事故,会和亲人失散或者自己会被拐骗等,因此不愿意离开亲人,也不愿去幼儿园,甚至以哭闹和挣扎表示反抗。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分离焦虑影响着幼儿创造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比较严重的幼儿还会因此降低智力水平。
在北京近两年新入园的幼儿中,焦虑程度严重的幼儿人数不断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大部分幼儿可以基本上渡过焦虑期,但有些幼儿仍有很强的焦虑情绪,这与有些家长过分呵护、娇惯幼儿是紧密相关的。他们使得幼儿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差,一旦走出家门,离开亲人,便不知怎样应对各类事情。
【专家建议】
四招改变“缠人精”
面对可怜巴巴的小“缠人精”,家长们往往怜爱有加或者粗暴拒绝,这都不是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因为前者会使幼儿继续缠下去,后者会严重伤害幼儿的身心。要想改变“缠人精”,运用以下4招就够了:
1注意加强沟通
家长应满足幼儿对他们的依恋需要,主动和幼儿一起搭积木、做游戏、听音乐、讲故事,解决幼儿肌肤饥渴感的同时,也使幼儿觉得周围很安全,身心放松而不再紧张。
2满足合理需要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讲过,幼儿缠人已经不仅仅是要求表现亲情了,还有满足其求知欲的需要。因此,当幼儿要求家长讲述书刊画报上的故事时,家长应耐心地指导他阅读;当幼儿提出一些科学问题时,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小实验让他知道答案,而不应拒绝或敷衍了事。总之,在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暂时的满足之后,他也就不会再缠着家长寸步不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