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的生物人类学家及遗传学家肯尼斯·韦斯(Kenneth Weiss)评价说,这一结果有些令人费解。他指出:“尽管孪生现象是遗传的,但是进化选择并不偏向它,因为孪生现象并不常见。不过有些动物却常有双生现象。”他还说,虽然这看似矛盾,但就算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真实的,如果过分强调其合理性仍可能导致错误。
的确,如果将这些结果用来解释现今的实际情况,会显得非常不恰当。得益于有效的生育控制、充足的食物和新生儿死亡率降低,进化的影响显得不如从前明显。卢玛说,100年~150年前,婴儿长到成年(15岁)前,有40%会死去,这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但是,现在世界上大部分人口所面临的状况和工业化前的芬兰人还是类似的。卢玛说:“生的孩子越多,传播到下一代的基因也越多,进化原则总还是在起作用的。”她还希望用现代人口统计信息,检验她从芬兰人中得到的研究结果,她现在正在收集位于非洲西海岸的冈比亚的家庭健康状况记录。
同时,卢玛和她的同事也开始从芬兰的资料着手另一项分析——祖父母和进化的关系。前期的结果显示,祖母对于孙子女的成活和生育有直接的帮助,而父亲和祖父则没有。尽管父亲健在的孩子会较早结婚,但是对孙子女的数量没有增加效应。可能和传统文化中以男性尤其是爷爷辈男性为先的观念有关,卢玛说:“如果说存在负面影响,那就是,也许爷爷会和孙子抢食。”
一种可能是,进化选择决定女性的寿命,而男性的寿命只不过是副产品;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男性一生都能生育后代,因此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没有那么重视。卢玛正在进行的另一研究就是考证男性是否有一直生育后代的能力,尽管这和芬兰人的一夫一妻制有所矛盾。卢玛解释说:“男性过了50岁仍然有人愿意做他的伴侣,而女性过了生育年龄就鲜有人问津了,如果男性一直在生育后代的话,年龄的增长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卢玛和她的同事们还用这些数据分析了社会阶层对进化的影响,发现从前的富人比穷人生的孩子更多,如今却似乎完全反了过来。卢玛推测,可能现在我们更重视“质”的高低而不是那么在乎“量”的多少了,但明确答案“仍待寻找”。
男性的“害处”和祖母的“好处”显而易见,这对今年3月刚刚生下儿子埃利斯(Eelis)的卢玛来说并不是好消息。她笑道:“生儿子很花力气,还把我变老了,那些每年生一个孩子的女性真是神奇!”
尽管生儿子的代价很大,但生儿子并不只有坏处。卢玛说:“从进化的角度看,如果你生了个真正的好儿子,他会给你生一堆孙子孙女。生儿子也许要付出很多,但是同时也会得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