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已经被社会公认,但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却容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被忽略。“养不教,父之过。”受古人影响,国人的意识中,教育孩子似乎是父亲在唱主角,母亲的作用只是保障孩子吃饱穿暖。呼吁每个家庭以及全社会要充分肯定母亲的教育方式以及母亲自身的素养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让更多的母亲不仅做好自然母亲,还有条件做合格的母亲。
做为母亲,在家庭教育中要有“孩子再小也是人,是生长发育的人,最终将走向社会的独立的人”的理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先成人后成才观;积极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家庭氛围,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改善幼儿的成长环境。因此,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美化家居,将家布置得整洁、条理、充满情调,让孩子置身于赏心悦目的环境中才能有好的精神享受,增强其审美能力。母亲积极创造温馨的家庭气氛,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激发孩子奋发向上。
鉴于母亲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成长,强烈呼吁充分发挥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更多的母亲正确参与家庭教育、科学地对待家庭教育,以便幼儿在母亲悉心地呵护、精心地培育中身心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母亲要加强自身的素养
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动物和人的区别在于爱得是否理智。一个母亲要想给自己的孩子高质量的母爱,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孔子曾经强调“教学相长”,其实家庭教育中,母亲通过积极地学习与孩子共同进步是最理想的亲子教育方式。
在十八世纪中叶,有一个爱听故事的孩子。他几乎每天晚上都要依偎着妈妈,眨巴着一双疑惑的眼睛一边听故事一边思考。他的妈妈讲故事有一个特点,就是从来不直接说出故事的结局,而是用问话启迪这个爱听故事的孩子去想象:“宝贝,你猜猜,仙女遇到魔鬼还能逃出来吗?”“为什么公主不喜欢嫁给老国王给她选的人?”……
在母亲的精心培育下,这个爱听故事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世界上公认的伟大诗人,并在戏剧、小说甚至自然科学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就是德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歌德。
上面的事例是一位聪明贤惠的母亲造就了一代伟人,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平凡的母亲教子的故事也足以令人深思。小聪是一个上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有一天,他很不满地抱怨:“妈妈,你为什么不让我在地板上玩轮滑呢?外面在下雨,可是我想玩。”妈妈轻轻拍着小聪的头:“楼下的奶奶年纪大了,这样的噪音她怎么受得了啊。”听了妈妈的话,小聪更加委屈了:“那为什么我们家楼上常常弄得很响啊?”妈妈和蔼地说:“咱家楼上有个刚满周岁的小弟弟呀,他在家里玩的时候,玩具会掉到地上的,他需要练习呢。”小聪极不情愿地说:“那只好我们受委屈了!”妈妈说:“一个人应该更多地为别人着想,这是人一生最重要的事,你要时刻记得多替别人考虑。”
即使小聪长大了不会成名成家,有这样的母亲给他如此好的家教,他成人后肯定会成为一个有教养、受欢迎的人,这样的人即使很平凡,他的人生也是精彩的。孩子要成长为一个社会成员,需要学习很多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生活技能。这个过程我们也叫做“社会化”。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主要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来完成的。家庭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母亲作为孩子情感世界的支撑者,她表现出的处世态度对孩子的性格、意志、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智力开发,有着巨大、深远的影响力。这种影响正确与否和力度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母亲要教育好孩子,就必须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肩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一个合格的母亲应该在家庭和社会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并由单纯凭借感觉或者经验教育孩子变为与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