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努力追求完美,但妈妈们需要告诉孩子:完美并不等于起点和终点的完全重合,也不等于自始至终的“正确”。如果能注意拓宽思维,即使在看起来不怎么完美的地方,也可以“另辟蹊径”,发现和创造出令人惊奇的美丽。
多多的表妹晶晶认真地在画向日葵。收笔的时候,不小心把起点的线头丢在了画好的圆盘里,破坏了画面的完美。
“唉,这可怎么办啊?”晶晶捧着自己的画,自言自语地念叨着。
瞧着她,妈妈感觉她是要将画纸翻面了。想着的功夫,她果然将纸翻了过去。“晶晶,为什么不接着画了,不是挺好吗?”
晶晶小声告诉妈妈:“妈妈,我想重画一个,”显得很不开心。
妈妈拿过她手中的画看了看,“别着急,咱们看看能不能想出个好办法?”
“这还有什么办法呀,擦也擦不掉。”
“是吗?那咱就不擦,继续画行不行?”
“那还好看吗?”晶晶抬头看看妈妈。
妈妈用手在盘面上比划着,将她那个多出的线头顺势沿伸了一下,成为盘面上的横线,笑着对她说“这样行不行?”
“……嘿,真棒,线头一点都看不出来了”,晶晶的眼睛亮亮的,一副吃惊的小模样。她接过妈妈手中的画纸,很快补救了那一点“败笔”。
妈妈拍拍她的小脑袋说:“这样多好啊,动动脑子,向日葵就会开花的。”
晶晶的行为代表了许多孩子的想法,在他们的心目中,“完美”就是自始至终的正确。一旦出现偏差,他们的第一反映就是放弃重来。面对这种情况,妈妈们不能简单地给予肯定或是否定的评价,而应针对问题,采取启发、引导的方式,让他们在仔细观察的过程中自己发现补救的办法,不要轻易放弃,拓展思路,努力尝试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从中学会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以此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指导,晶晶懂得了“另辟蹊径”的道理。后来在绘画海底世界的活动中,妈妈发现她将一个没有画好的小水泡变化成了一只神气活现的小蝌蚪。晶晶的进步,让妈妈对她更有了信心。
一天,李姐家的观赏鱼全部“殉难”了。全家人找了半天原因,原来是李姐的儿子多多把牛奶倒进了鱼缸里。李姐一气之下拎过儿子就要讯问,吓得多多使劲往爸爸怀里钻。
多多的爸爸劝开了李姐,悄悄地问他:“多多,你为什么要往鱼缸里倒牛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