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爸爸妈妈上次激烈争吵后,5岁的小雨再也没有看见过爸爸。
他非常想念爸爸,特别想问妈妈,但是一看到脸上没有一丝笑容的妈妈,就不敢问了。
小雨快十天没有见过爸爸了,爸爸从来没有离开过他那么长时间,他实在忍受不住,怯生生地问妈妈:“妈妈,我想爸爸了,爸爸到哪里去了?他为什么不回家?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们了?”
爸爸是不是不爱我了?
妈妈为什么不回家,她是不是不要我们啦?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离婚已经能够保持一种较为宽容的态度。法律规定了离婚自由,为那些追求高质量婚姻生活的人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和可能。
父母离婚,标志着夫妻关系在法律上解除了,但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并没有因此而终结。父母有责任、有义务处理好离婚带给孩子的一系列的问题,否则,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沉重的阴影。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离婚是个严重的恶性心理刺激,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在经受父母离异的打击后,2~3岁的孩子表现出倒退行为;3~5岁的孩子会产生自责、退缩等心理,容易发怒、打人;5~6岁的孩子则容易产生抑郁、焦虑、自卑等心理,并且容易和父母疏远、过早结交异性朋友;6~8岁的儿童容易恐惧、悲伤,期望爸妈和好如初;8~10岁的儿童出现失落感,拒绝成人帮助,孤独、不爱接触人,愤怒,忌恨父母。
只要离异的双方处理得当,让孩子同时体会到更多的关爱,让孩子感觉离婚后与离婚前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父母将离婚对孩子的伤害减小到最低限度,孩子还是会对生活和感情更有信心。
其实,只要保持自己的责任心和父母意识,用坦然勇敢的态度对待离异的现实,单亲家庭同样可以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好环境,也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
“都是你不听话,所以爸爸不回家,不要我们了!”
父母离婚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如果父母又人为地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则更加会令人孩子伤心和痛苦。
“爸爸在外面找了个坏女人,不要我们了,他是个坏蛋。”
“爸爸不要你了,我们再也不理他了,不要他来看我们,好吗?”
现实中,一些父母在告诉孩子离婚的理由时,做法很不妥当。他们为了争取孩子的抚养权,让孩子站到自己的一边,总是千方百计摆自己的理,说对方的不是,严重破坏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美好形象。一旦争取到孩子后,又总是想方设法阻止孩子与另一方接触,甚至以此来报复对方,导致孩子无所适从,得不到完整的父母之爱。试想:一个心中父母形象都不完整、或者受到某种扭曲,而又得不到完整父母之爱的孩子,还会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吗?心理上会像正常家庭的孩子那样开朗、健康、向上吗?
“我和你爸的日子没法过了。”
孩子是不是会因为你的回答,对生活失去信心,父母离异这样重要的事情,仅仅因为一个“简单”的原因?
“宝宝,爸爸妈妈已经不相爱了,再生活在一起也是不会幸福的,离婚对爸爸妈妈都好!但是,爸爸妈妈对你的爱是不变的,你永远都是我们的心肝宝贝!”
冷静地告诉孩子,双方并没有什么过错,只是俩人生活不到一起;离婚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不管这些是不是父母的真心话,这样对于孩子来说,不至于破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完整、美好的形象,减少孩子生活中的缺憾,使孩子在心理上继续保持较为自然健康的亲子关系。同时,还要明确地告诉孩子,父母虽然离婚了,但孩子与父母任何一方的关系还继续存在,离婚后父母还像过去那样爱他,尽可能地减少孩子因父母离婚而产生的恐惧。
“宝宝,爸爸妈妈离婚是想结束过去那种痛苦的生活,开始自己的新生活,这样大家的痛苦都会少一些,幸福就会多一些。”
离婚,对当事双方来说,是不幸婚姻的结束,是一种解脱,是新生活的开始,但是对于尚年幼的孩子来说,则是晴天霹雳。父母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离婚时发生的一些矛盾和纠葛,将给孩子心灵上造成无法愈合的创伤。所以父母要及时教育孩子以一种健康的心态看待离婚,为孩子创造出正常的生活氛围,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孩子,离婚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情,没有什么丢人的,不要把别人的议论放在心上。如果别人要议论的话,那并不是因为爸爸妈妈或者你有什么不好,而是议论的人不文明、不道德,他们那样是没有礼貌的表现。”
父母离婚,除需对孩子抚养、教育、监护和探视等各方面做出妥善的安排之外,还要尽量考虑孩子各方面的心里感受,对其进行正面的教育,减少孩子因为父母离异而在同学和朋友面前的窘迫和羞耻,避免孩子对未来和将来的婚姻失去信心,减少父母离婚给孩子带来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