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早期干预时机将终身难治
儿童孤独症样障碍患者的社会化缺陷多在幼儿早期表现出来。母亲或养育者若仔细观察,早期就可从患儿身上发现一些可疑迹象。如与母亲分离缺乏焦虑、缺乏与母亲共视(如随母亲眼光引导注视他处),目光较少跟随母亲的移动,对逗弄缺少反应,凝视墙壁上的挂钟图画,专注聆听音乐或歌声等。
医生指出,1~3岁儿童常规保健评估虽然可能发现语言发育落后的孩子,但那些语言发育尚属正常的轻度障碍儿童仍会被漏诊,有可能直到上学时才被发现有问题(如Asperger综合征),从而丧失接受早期干预训练的良机。
儿童孤独症样障碍的干预矫治大多在2~5岁时进行最有效,因此幼儿时期的诊疗和早期干预就极为重要,治疗介入越早效果越好,否则反之。静进认为,我国也应在儿童早期常规保健和回访中开展相应的心理行为问题诊疗与咨询,筛出可疑患病儿童,及早进行干预。
治疗仍无妙方
只能行为矫治
对于儿童孤独症样障碍,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但采用以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办法会有显著效果,相当一部分儿童可能因此获得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尤其是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
据介绍,在教育或训练过程中有3个原则:①对孩子行为宽容和理解;②异常行为的矫正;③特别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训练应该以家庭为中心,同时注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父母应积极投入到孩子的教育、训练和治疗活动中去,并和医生建立长期的咨询合作关系。
对于儿童孤独症样障碍的治疗只能通过行为矫治,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包括:(1)应用行为分析方法;(2)地板时间方法(类似结构化);(3)结构化教学法;(4)社交故事法;(5)图片互换法;(6)关系型发展干预。
静进认为,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建立相应的专门指导委员会(或机构),其职能应设定为对PDD类儿童进行发育评估和教育需求进行评价,并结合各地区的资源来制定和配置相应的援助措施与机构,结合主流教育的同时对儿童孤独症样障碍患者实施特别辅助训练,其中也应包括对家长的长期咨询与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