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人比作“大月亮”,孩子比作“小月亮”,“成长”就意味着“小月亮”在变大,“小月亮”虽然还在“大月亮”的看护下,但是,它会越来越彰显自己
什么是“成长”?
把“大月亮”比作大人,“小月亮”比作孩子。“成长”就意味着“小月亮”在变大,而“大月亮”相对“小月亮”就是在变小了。意味着两个月亮的关系发生着不可阻挡的变化:随着“成长”,“小月亮”会越来越彰显自己。“小月亮”虽然还在“大月亮”的看护下,但是,它的“自我”不断长大。
从“直立行走”的那一天开始,宝宝从此要走自己的路了,而且也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了。让我们带着欣喜与跟随的心情,来看看13~18个月的宝宝是怎样行走的,他又会走向哪里?
宝宝心语
1、我要大胆地往前走!
自从学会了走,我觉得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自由,想到哪里就到哪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倒成了我的“跟屁虫”,我真是太得意了。
走得越多,步子就越稳,越不会摔跤;我可以一边走一边看风景,不像以前好像喝醉了酒似的跌跌撞撞、歪歪扭扭,脚丫总有点不听话。现在,我想走就走,想停就停!
不过,这样一来,把大人们弄得比较累。奶奶爷爷年纪大了,总怕我走得太快、太远,所以他们老要担心,“毛毛,慢一点,别摔了”、“毛毛,别走远了,就在附近玩吧”。。。。。。
可他们哪里知道,我有好多东西想看,有好多东西要摸;我喜欢自己动手动脚的感觉,我不喜欢听大人说,“别动”、“别跑”、“别摸”……
给妈妈爸爸的话
长大的标志就是孩子能够做越来越多的事情,能够控制事情的发生、发展与结果,能够让自己成为事件的中心人物。随着宝宝行走越来越熟练,他们想控制世界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这是成长必然的阶段。你会发现,当你为他走得好而开心的同时,他开始不断给你惹麻烦了:捡地上的脏东西,乱碰爸爸的电脑,捣腾奶奶的眼镜,甚至会爬到阳台上等等。
这些都是宝宝“控制欲发展”的表现。当1岁左右的宝宝开始知道“我不是东西”后,他们就开始了“控制”的旅程。他们要在不断的控制中,认识事物、体验自我,无论游戏还是平常生活,他们都希望事情能按自己的意志进行。一旦受到阻止,他就会发脾气,大哭大闹。
面对宝宝这样的“成长”,爸爸妈妈很不适应。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孩子合理的“控制欲”呢?
快乐养育提示
* 该放手时就放手。对合理的、安全的“动手动脚”,放手让宝宝去体验,譬如,自己动手吃饭、收拾玩具、帮大人拿拖鞋、自己上楼梯等等。
* 必要的引导和示范。不能阻止宝宝探索,与其让他“乱动”,不如给予示范和练习的机会。譬如,宝宝喜欢抢接电话,那就和宝宝玩“打电话”的游戏,让宝宝学会接听电话,同时刺激语言发展,一举两得。
* 巧妙转移注意力。这个时候的孩子,兴趣广泛、好奇心重,大人越不让干,他越来劲儿。所以,跟他硬碰硬,不如巧妙地“调虎离山”。譬如,当宝宝要拿牙签或者裁纸刀时,你可以用其他东西(如他喜欢的折纸或玩偶)来吸引宝宝,让宝宝离开危险。
* 必要的“疼痛”体验。人对危险的了解与躲避来自“本能”和“经验”。小婴儿对“高空”有本能的恐惧,这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而更多对危险的知觉,是需要通过必要的“疼痛”体验来感知的。如果宝宝一定要摸针,可在大人的保护下让他尝尝痛的滋味。一味地回避危险,反而会让孩子丧失必要的危险意识。
* 必要的“过失”惩罚。对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正面引导,但如果他过于“自以为是”,那么你也要给予必要的惩罚。当孩子一定要做危险的事情或不被允许的事情时,你应该果断地加以制止,不用给予太多的解释。
* 建立必要的“安全网”。孩子离不开大人的保护,所以,一定要注意家里的不安全隐患。浴缸里不要存水、尖利的东西要收好、电源插座要封好等等。
贴心提示:
对祖辈帮忙带养宝宝要心怀感激,尽量理解老人容易紧张的心理状态,耐心沟通,引导和提示老人不要过度限制孩子。
宝宝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