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班的孩子升到中班后,感觉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也活跃了许多。这种活跃既体现在他们的好动上,也体现在他们的爱说上。爱说本来是好事,可是他们的自控能力尚未跟上发展,有时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活动秩序。
班上的阳阳、涛涛等几个孩子思维非常活跃,又有很强烈的表达欲望,每天一碰头就热烈地交流起来。但日常的活动安排常常打断他们,令他们意犹未尽。因此,他们对 其他活动不能投入,时时找机会说话,甚至以捣乱发泄心中的不满。他们的行为不仅影响班规和日常活动秩序,其他的孩子也渐渐效仿他们。怎么办呢?
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几个孩子都愿意讲道理,能接受意见,但自控能力弱,容易反复。另外,这几个孩子论年龄是班里的大哥哥,各方面能力都较高,许多活动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使他们有些“吃不饱”的感觉。
分析了这些情况后,我在开展活动时更加注重不同水平层次的需要,操作材料也加强了针对性。如在公开活动《爱动脑筋的小动物》中,就特意设计了问题卡,让孩子有机会主动与老师交流。然后根据记录下来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孩子在思维、表达、主动性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我与孩子们商量,在课室一角开辟一个简单的相对独立的“聊天室”,给他们一个自由交流的时间,但约法三章,在“聊天室”里要降低音量,不能影响到外面其他孩子的活动;出来以后要认真参加集体活动,遵守相关规则,否则取消进“聊天室”的资格。这样做充分满足了阳阳等孩子交流的需要。从展开情况来看,效果是明显的。阳阳他们在“聊天室”都保持了轻声,老师稍作一个眼神他们都心领神会,跟以前相比变化很大。
我们在进行“瑞吉欧教育理念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的课题研究活动中,常常强调要尊重儿童,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知如何去落实。从这件事我深深认识到,老师与孩子的感情和心灵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仔细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实实在在为孩子创造条件和机会,才能做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