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由于环境中化学物的污染,包括人类在内的脊椎动物中的雄性性器官和生育能力都受到影响,导致雄性变得越来越“阴柔”。这一研究结果综合了世界各国250多个科学研究的结果。
近年来,人类和野生动物所暴露的环境中的新化学品种类超过10万种。许多化学物品被科学家视为“内分泌干扰物”。其中包括邻苯二甲酸盐(被广泛用于食品包装、化妆品、儿童玩具中)、在家具和电子产品上使用的阻燃剂、虽被禁用但仍被广泛使用的多氯联苯(PCB)以及多种杀虫剂。
报告指出:“脊椎动物的雄性雌性化已经成为广泛的现象。”
科学家在英国低地地区河流中一半雄性鱼的睾丸里发现了鱼卵。
科学家发现,阿拉斯加地区2/3的黑尾鹿睾丸未降到阴囊中,而在美国蒙大拿州,2/3的白尾鹿也出现了生殖器异常。在南非,由于食用了受到高度化学物污染的食品,大羚羊的睾丸遭到了破坏,而在一个受到污染的自然保护区,雄性黑线姬鼠根本无法产生精子。
在世界其他地方,北极熊同时拥有阴茎和阴道。而美国佛州的雄性黑豹已经无法产生正常的精子。此外,睾丸变小的水獭,阴茎变短的貂也都被发现。
佛罗里达大学教授卢·吉列警告称,这一报告对人类“亮出了红牌”,敲响了警钟。美国有研究显示,那些在怀孕期间接触化学品的女性,生下的男婴儿阴茎较小,而且生殖器有雌化倾向。
加拿大、俄罗斯和意大利受到严重化学污染的地区的女性,生育女孩的几率是生育男孩的两倍。有科学家认为,这或许可以解释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男女性别比例所发生的神秘变化。通常男女新生儿的比例是106∶100,但是这一比例如今在下降。据统计,仅在美国和日本两国,就有25万女婴“本该”是男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