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放的动物总是比圈养的动物能力高出许多。许多家长都明白这个道理,但面对自己的孩子,则从安全角度出发,多采用圈养的方式培养孩子。
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极尽所能地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但却以“安全”的名义,对孩子的单独行动处处限制,而北京和上海有不少学校出于安全考虑,禁止低年级学生在校内进行户外活动,很多人戏称,这跟把孩子圈养起来没什么区别。
“圈养教育”
保护了什么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的提出,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进行了严格规定,这也使得低年级小学生成为学校上下严加看管的对象。济南市很多小学的走廊上都挂着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其中“走廊内严禁打闹、奔跑”是这几年新加的内容。很多班主任在课间也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来看孩子,很多老师叫苦连天:“我们每次开班会都教育学生不要在走廊里跑,可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就是好动,五十多个孩子看不住啊。”
由于课间休息时间和活动空间均十分有限,很多老师为避免学生在课间“惹祸”,就故意延长授课时间,实现与下一节课程的“安全衔接”。但以安全的名义牺牲小学生的课间活动,无异于因噎废食。山东省教育厅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我省中小学生肥胖率已由1995年的5.40上升至2005年的12.34,而肺活量、爆发力等数据更是大不如前。
下午四点钟,每个小学的门口都会集聚一大群家长,等着把孩子从“学校大圈子”中接回“家庭小圈子”。其实大多数小学生只需步行十几分钟就可以回家,但仍有很多家长不放心,“孩子太小,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让他自己走不安全。”也有家长自我解嘲道,“谁小时候腿上没个疤啊,但现在大环境就是这样,别宠过头就行了。等孩子再大点,家长就会放手了。”
鲁迅先生当年尚且感慨“只看见院子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但现在的孩子,却连天空也没有了。
“无为”教育胜过
“无节制”关爱
“过分的关爱,让孩子懒成了习惯,真的成了那种光长肉的小鸡了。”山东大学一位从事社会学研究的老师举了个例子,我孩子吃苹果都要家长切成块,以前我以为他嘴小吃起来方便,现在发现他其实是懒得咬,更不想自己洗。现在我就把苹果摆到桌子上,他想吃就自己洗,我绝不插手。她又补充道:“有时候,家长不作为,反而对孩子更有益处。”
山师附小跟德州军张小学举行过一次“手拉手”活动,两边互派学生体验生活。三四天的时间,孩子们感慨颇深:农村的孩子羡慕城里孩子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和看不完的动画片,城里孩子则羡慕农村孩子能自由地在田地里奔跑。
该校教育处张主任评价说,“农村父母不像城里父母那样对孩子处处关心,事事辅导。作为家庭一分子,家务都要孩子亲自参与,孩子的独立性和动手能力都比城里孩子要强。而城里家长对孩子过分操劳,甚至出现了一些专职妈妈,包办孩子的一切日常起居,这样造成了孩子很强的依赖性。我们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去动物园、图书馆参观,条件允许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适当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
小圈子催生了新职业
“我想在平时的晚上和周末,找个陪儿子玩的老师,要会剪纸,折纸,弹琴等,能有教育性,性别不限,最好是个学幼教或艺术类的学生。”在某高校校园论坛里,一位家长发出了这样的“招聘启事”,跟贴自荐者多达数十人。
近年来,小学家教市场十分红火,由于小学生课程并不多,家长请家教看重孩子素质的全面提高,甚至更像是给孩子找了个陪玩。山师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牛旭东连着两个假期充当了小学生豆豆的陪玩教练,上午监督孩子的学习,下午陪他打篮球学上网,每周还有固定时间辅导朗诵技能。豆豆从中得到了无限的乐趣,毕竟很多东西在学校是学不到的,即使是文化课,因为学习计划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量体裁衣,也非常有成就感。
与安全上的“圈养”类似,我国的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得到了老师们过度的“关照”,被称为“学习圈养”。程式化的学习模式,千人一面的备考大纲,使得每个孩子的独特的天性被埋没,创造力枯竭。山东大学心理辅导中心的吴主任指出:“很多高材生进了大学校园一落千丈,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中小学阶段缺乏自学能力,或者说对老师过分依赖。”
当孩子们还在沉溺于家长和学校为他们创造的圈养环境时,我们更应当为他们将来的独立生活考虑。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特别指出,“生命的色彩是各异的,人的能量有各种形式的喷发点,只要他们(学生们)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德,那么任何生命都是精彩的。”“要让他们有一片自己的‘野地’,给他们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