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三)

  在日常生活中,一旦一种传统习惯形成了,再要改变可真不容易啊!我国很多地区,在宝宝出生后2~3个月,大人总喜欢给他添加一些由粮食制成的糊状食物(如奶糕)作为辅食。真不知是何年何月形成了这种喂养习惯,老奶奶们都知道这一招,而且一直传到孙子孙女辈,并成为家喻户晓的喂养经验。然而,从小儿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喂养习惯却有很多不妥之处。

  其一,粮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食物进入消化道以后,主要依靠胰腺分泌的胰淀粉酶进行消化,然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小儿在生后4个月内,胰腺分泌淀粉酶的数量较少而且活性很低,因此对粮食类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很不完善。过早添加此类食品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未消化的食物在肠道中会被酵解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刺激肠道可导致小儿腹泻。

  其二,过早添加粮食类食物往往会影响乳类食物的摄入量,特别是母乳。很多妈妈之所以急于添加粮食类食物,是因为担心宝宝吃不饱。她们看着液体状的乳类食物总是怀疑其中的“水分”太多,于是她们认为加点粮食类食物更“耐饥”,让宝宝吃得更满足,不容易饥饿。的确,添加奶糕、奶糊等食品后,食物的粘稠性增加了,使得婴儿胃排空时间得以延长,饥饿感不易出现,宝宝的进食次数也因此减少。但是,粮食类食物占据在胃内,使得婴儿每次摄乳量减少,每日的摄乳量也随之下降,营养怎么能够呢?

  我们知道,小婴儿的主要食品是母乳,母乳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矿物质和活性物质,这些营养素都是以最容易被小儿消化吸收的形式存在于乳汁中,因此它是小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粮食类食物消化后成为单糖,主要为人体提供热量,粮食中其他营养素的含量很少,因此常常需要同其他食物互补食用。对小婴儿来讲,添加粮食而舍弃乳类食品的做法,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小婴儿因胃容量有限,消化能力也不成熟,因此不能像成人那样一日仅食三餐即可满足需要,小婴儿必须通过多餐的途径来弥补少食的不足,每日5~6餐是自然现象。妈妈看到宝宝一会就饿哭了,一会又寻找乳头,很担心自己的乳汁不够宝宝吃,其实,这并不能说明宝宝总是吃不饱,而是他特殊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要每日多餐。所以,通过添加粮食类食物,以让宝贝吃饱、减少宝贝的进食次数,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

  第三,过多过早给予小儿粮食类食物,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剩,过多的热量会转化成脂肪堆积在体内,孩子就胖了。这种宝宝看起来像“洋娃娃”,很讨人喜欢,但体质并不好,很虚弱,抵抗力差,容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所以,育儿观念上,传统和现代的确在进行着大碰撞。妈妈们和爷爷奶内们都要接受新知识,让宝宝在科学的育儿理念下成长。

  现在的儿童几乎是要什么有什么,想吃啥就吃啥,但现在的儿童却存在着补之过甚的问题,大部分父母还不知道儿童“过补”易生一系列儿童营养过剩病症。

  补钙过多易患低血压。儿童过多补钙易患低血压,并使他们日后有患心脏病的危险。补钙过量的主要症状是身体浮肿多汗、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如果钙和维生素D均过量,容易引起高钙血症,钙如沉积在眼角膜周边将影响视力,沉积在心脏瓣膜上将影响心脏功能,沉积在血管壁上将加重血管硬化。

  补锌过多易出现锌中毒。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疼痛、精神不振,甚至于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锌过多还会抑制铁的吸收利用,导致血液和肝脏内含铁量的减少,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儿童缺铁性贫血。

  补鱼肝油过多易致维生素A、D中毒。鱼肝油内含丰富的维生素D和维生素A。过量可导致不想吃东西,表情淡漠,皮肤干燥,多饮多尿,体重明显减轻。

  滋补品过多易造成性早熟。有些“让孩子高个儿”的营养滋补品,含有一些比较可疑的成分,可能导致儿童性特征发育异常。还有一些营养滋补品含有人参、鹿茸、阿胶、冬虫夏草、花粉、蜂王浆等成分,儿童经常食用,短期内显得食欲旺盛、精力充沛,长期饮用会引起性特征发育异常。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如果您有育儿方面的问题需要咨询,请到育儿问答和众多的妈妈一起交流。[育儿知识问答]
  六一宝贝网(61baby.com)新闻及文章免责声明
更多与 儿童肥胖 营养过剩  相关的文章
相关类别新闻
文章搜索,多个关键字之间请用空格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