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活动一:米坛能装多少米
家里买米装坛是学习测量容量的好机会。
用一个小塑料碗做量具,让孩子用米装满空碗一碗一碗往坛里倒,直到坛满为止,坛子能装的米就是倒的碗数。
这里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每次装的米可能不均等,或大半碗或尖尖的溢出碗面,告诉孩子就像量长度时每根吸管需要一样长一样,测量容量时每次装的东西要一样多,用手沿着碗口轻轻一抹,可以确保每次装得一样多。等孩子测量完了,再换个大塑料碗做量具,重新测量。最后,让孩子把不同测量工具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学习重点:测量结果与量具的关系
用不同量具测量同一物体时,结果是不一样的。测量用具越大,测量的数量越少。当我们要比较两个物体是等量还是不等量时,应该用同一种测量工具测量,才能进行量的比较。
测量活动二:给茶杯斟满茶
与量米活动相比,给茶杯斟满茶虽然同属容量测量,但因为水容易泼洒,倒茶需要较高的眼手协调能力,所以,难度稍大些,建议放在量米活动之后。在这个活动中,容易出的问题是泼洒导致测量不精确,建议家长在孩子的茶杯下垫一个茶盘,孩子可以从溢到茶盘里的水中直观地发现测量不准确的证据,再重新测量,比较前后测量结果的差异。
学习重点:知道测量误差的存在
通过活动让孩子体验到测量需要精细操作与准确计量,如倒不满或溢出去都会导致测量结果与真实容量之间出现差距,这就是测量误差的存在,它会使我们的测量不准确、不可靠。
测量活动三:给活动区铺“地板”
很多家庭给孩子的活动区铺上了彩色图案的泡沫方块,这是一个教孩子测量面积的好机会。
让孩子选用数目不同的泡沫方块拼成面积大小不同的活动区域,并学会记录自己所拼区域的大小。泡沫方块另有一个好处是可以有多种组合,同样多的方块既可以拼成长长的、窄窄的、也可以拼成宽宽的、扁扁的,还可以拼成方形,甚至是不规则的图形,但是它们的大小都一样。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丰富相同面积不同空间形式的感知经验。
学习重点:记录测量的结果
测量之后,鼓励孩子设计记录标记,表达测量结果。记录方式应考虑孩子思维水平的特点:可以用图像标记,如“床=□□□□”(这儿用图),也可以用符号标记,如“床=4□”。这样孩子就能在用数字记录测量结果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10以内的数的实际意义以及计数和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