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流行因素与外出机会增加、室内空气不流通,缺少阳光照射,居住环境拥挤以及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好发季节从11月份开始到次年三、四月份达到高峰,所以春暖花开外出旅游的好时光也正是流脑流行的季节。6个月~2岁的宝宝是最容易被感染的。 带菌者和病人是主要传染源。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10天内具有传染性。病原菌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主要借咳嗽、喷嚏、说话等飞沫传播。2岁以下婴儿可以通过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奶、接吻等传播。
流脑的表现
流脑患者一般先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流鼻涕、咽痛、发烧等,很难与一般感冒区别。很快会出现畏寒、高热、头痛、呕吐、全身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及神志淡漠等毒血症症状,幼儿则有啼哭吵闹、烦躁不安、皮肤感觉过敏及惊厥等。病儿皮肤黏膜可见出血点或瘀斑,是本病最具特征性的体征。经一天左右就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但婴儿症状多不典型,除表现为高热、拒乳、烦躁、哭啼不安、惊厥、腹泻等症状外,不一定会出现脑膜刺激症状,这时前囟饱满突出就是很重要的判别指征。
流脑的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青霉素G是治疗本病的特效药物。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流脑的病情变化快,症状有时不典型,所以做好流脑的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个人预防: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勤开门窗通风或喷洒空气消毒剂,常晒被褥。个人勤换衣裤、勤晒衣物,平时多晒太阳。注意保暖,预防感冒,要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在剧烈运动或游戏后,应及时帮宝宝把汗水擦干,穿好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防止受凉。 注意口腔卫生,饭后用盐水漱口。春季多吃葱蒜可以杀死口腔中的病菌,有预防作用。
2.减少外出:流行期间减少大型集合和大型集体活动。在流脑流行季节或地区,尽量不要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如商店、影剧院、公园等地方。抵抗力低的孩子应戴上口罩后外出,以免增加感染机会。不要带孩子到病人家去串门。
3.及早发现:在流脑高峰季节里,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孩子精神不好,有发热、咽痛、头痛、呕吐、皮肤出血点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4.菌苗预防:在流行前预防接种,皮下注射疫苗1次,接种后5~7天出现抗体,二周后达到高峰。秋末冬初对5岁以内儿童接种流脑菌苗,抗病能力可维持1年左右。
5.药物预防:对有流脑流行的单位或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可用磺胺药预防,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75~100毫克,分2次,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服用3日。也可口服利福平,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10~20毫克,连服3~4天。 还可以用2~3黄连素、0.3呋喃西林液或0.25氯霉素液滴鼻或喷喉,每日2次,连用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