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的智慧
之一
满腔羡慕和一声叹息
故事一:古时候,有一个叫牛缺的学问家到邯郸去拜见赵君,在路上遇到了强盗,他们把他的衣服、车、马全抢走了。但是牛缺离开时,还是高高兴兴的,看不出一点痛苦和忧愁。强盗们感到奇怪,忍不住回来问他为什么还这么高兴,他说:“君子不因为身外之物而损伤自己。”强盗说:“太贤明了!”
一会儿,强盗们互相议论说:“以他的贤明去见赵君,如果说到我们的行为,一定会对我们不利,不如杀了他。”于是追上去杀了牛缺。
别人听到这个故事,互相告诫:碰到强盗,不要像牛缺那样。不久,一个燕国人到秦国去,路上又遇到了强盗。想起别人的劝告,便和强盗尽力争夺,一会儿就寡不敌众被强盗抢走了东西,他又追上去低声下气地请求要回财物,强盗恼怒地说:“我们让你活下来已经够宽宏大量了,你却还不停地追我们,我们的行踪将要因你而暴露了!既然已经当了强盗,就没什么仁慈了!”于是,便又杀了他。
故事二:春秋时候,鲁国一个姓施的人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喜好学问,一个喜好兵法。喜好学问的儿子用学问去游说齐侯,齐侯任用他,让他做自己儿子的老师;爱好兵法的儿子用兵法去游说楚王,楚王很高兴,让他做军官。两个儿子都得到了丰厚的俸禄,使他们原本贫困的家富足而且荣耀。施氏的邻居孟氏非常羡慕,便请教施氏谋取功名的方法,施氏便把两个儿子的情况告诉了孟氏。于是孟氏的一个儿子用学问去游说秦王,秦王很生气地说:“当今各国都是弱肉强食,如果用仁义治国,必然灭亡。”于是对他施以宫刑。另一个儿子用兵法去游说卫侯,卫侯说:“我国是弱国,被夹在大国之间,大国我就服从,小国我就安抚,这才是求平安之道,如果逞强动武,我国很快就会灭亡。如果让你全身而归,你到别国,会给我国带来很大的祸患。”于是对他处以刖型。
两个儿子回来后,孟氏十分恼火,便斥责施氏。施氏说:“合于时势的昌盛,违背时势的灭亡。你的儿子所学的与我们相同,结果却与我们相反,这是违背时势的缘故,而不是行为本身的荒谬。天下的道理没有永远对的,也没有永远错的。过去用的,现在或许要抛弃;现在抛弃的,将来可能要用到。用或不用,都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啊。”
古语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随着家庭教育浪潮的兴起及广大家长教育意识的觉醒,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以及经验的借鉴。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需要什么,市场上很快就会出现什么,当父母们渴望孩子考学成功时,便出现了《轻轻松松上×××》、《我家出了个××博士》、《×××女孩》、《×××男孩》;当父母们渴望孩子摆脱平庸时,市场上又出现了《天才与俗物》……面对这些教育“神话”,大家怦然心动;为了孩子,家长们纷纷慷慨解囊,买下了许多家庭教育指导书籍,可是读后却并没有获得太多的教益。一般来说,他们都对书中成功事例极度羡慕,并因此对作者提出的观点完全认同;但是,在随后的实践中,他们却发现书中的内容与现实有着巨大差距,很多经验根本无法运用,所以最后只能以一声叹息结束。许多家长不禁焦虑地问:为什么那么好的经验我就用不上?究竟什么样的经验才适合我的孩子呢?
家长的焦虑疑惑充分说明,机械地照搬、模仿不仅不能给我们真正的帮助,还会让我们陷入新的困境,情况因此变得更糟。我们要向别人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但是我们首先要科学地对待学习和借鉴本身。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