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一个孩子健康的成长,父母无私而理智的爱是首要条件。当孩子得到这种爱时,他的世界就会被这种伟大的爱照亮,他的精神生命开始向外扩张,他的人生也将越来越精彩。爱对孩子如此重要,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号称爱孩子的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并不恰当?
没有原则的爱源自什么?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有些孩子,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不是大哭大叫,就是发脾气摔东西,做家长的完全没有办法,只是说:“这孩子就这样,脾气犟。”是什么造成了孩子的任性、不懂为他人着想?是因为父母没有原则的溺爱让孩子变成了小霸王,那父母为什么会溺爱孩子?
满足自己的需要。溺爱一个重要的原因,父母的自我概念中,除了“孩子的父母”,还有一个“内在的小孩”,其内容是对自己童年体验的技艺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心,当父母将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现实中自己孩子的身上,在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无节制地满足自己。
隔代教养。隔代教养的祖父母往往比父母更为溺爱孩子,除了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也会担心不满足孩子的要求,照顾不好孩子,让子女认为自己“不尽责”,因此会极尽宠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祖父母对孩子的责任感比较缺位,也会因传宗接代的喜悦等原因宠爱孩子。
少子化趋势。当“421”的家庭能模式成为主导的时候,6个大人对这个得来不易的宝贝,看得比什么都重要。6个大人都希望成为“孩子最喜欢的人”,于是百般讨好孩子,忙着争宠的大人们,怎么忍心“拂逆”孩子的要求呢?
怕伤了孩子的心。一旦不答应孩子的要求,他就哭得满地打滚,看得你心痛的不得了,所以什么原则不原则,早就忘一边去了,你只想尽快安抚你的孩子,不计一切后果地满足他的要求。
弥补愧疚。家长觉得自己很少陪孩子、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享受不到其他孩子的同等待遇等,于是愧疚的父母就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只要是他们可能做到的,他们都不会拒绝。
认为孩子还小。觉得孩子还小,和他讲道理也不懂,不如图个痛快满足孩子的要求,寄希望于孩子长大了就自然能明白,现在让孩子“任性”一点也无妨。
怕孩子受苦。“别人有的,我家孩子怎么能没有?”抱着这样的心态,家长生怕孩子得不到其他孩子的同等待遇,从而吃苦,所以会不讲原则地溺爱孩子。
不幸福的童年。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物质上很贫乏”,或者得到父母的关心不够,因此时时告诫自己:“我一定不能让我的孩子和我小时候一样,我要让他做最幸福的孩子。”往往就会因为过度强调爱,而让爱变成了毁灭孩子的溺爱。
父母的懒惰。看到这里父母会委屈:“我已经尽可能地给孩子一切他们想要的了,为了他我这么辛苦,怎么说我懒惰?”这里说的懒惰,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分析、不思考,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对自身的成长有利,懒惰不思考,认为孩子有条件我满足就是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