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前后孩子只能回答最简单的问题,3岁时可以为故事续尾巴,4岁时可以讲出听过的故事,5岁时可凭着认识的字自己去阅读故事书讲述内容。儿童讲故事的能力差别很大,有的4岁时能讲清前因后果把情节交代明白,有的只能问一句答一句,不能从头到尾叙述。会表演的孩子讲故事有声有色,会用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的人讲话,边讲边做动作,诙谐有趣。
让儿童讲故事是培养语言才能的良好方式,既可以锻炼记忆,学习措辞,又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文学爱好。有时父母可为孩子准备一些小道具,在讲故事《小红帽》时可让孩子戴上小红帽提着小篮子给外婆送点心;妈妈躺在床上扮生病的外婆,爸爸披上件灰大衣扮大灰狼。家长充当导演,纠正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使故事表演有戏剧性。
孩子在家庭扮演过角色,上小学后就会在学校充当节目的导演,不但口才好,还有一套组织能力。良好的家庭条件和社会生活环境,可以造就出会表演的艺术人才。当孩子表现出诙谐的幽默动作时应鼓励他,讲笑话说快板学相声,千万不要斥之为“贫嘴”而加以压制。
儿歌的形式活泼便于用动作表演,音韵节律朗朗上口,最易被儿童接受和传唱。从我们跟踪的孩子中发现,两岁以前背儿歌的,上学后两门功课都在95分以上,两岁半前会背儿歌的两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不会发生学习障碍,因为他们能记住所学的东西。18个月前后会背儿歌的孩子很快会背数到10,数数领先的孩子算术成绩也优秀,可见语言好的孩子算术也容易学好。会背儿歌的孩子很快也能背诵唐诗,唐诗是古代让儿童学习的短诗。
我国最年幼的诗人是虞仲文,4岁时写一首雪花诗“琼英与玉蕊,片片落前池。问著花来处,东君也不知”。这首诗生动活泼,充满儿童情趣,形容像花瓣一样透明的雪花,片片飘落到池前,它从哪里来的呢?恐怕连主管百花季节的春神东君也不知道哩!
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7岁时写成的《咏鹅》是儿童们最喜爱的唐诗之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儿童在家长的熏陶下经常诵读诗歌,学习诗词的韵律和对偶,当有了诗情画意时,就能用诗句即兴表达出来。这时家长应立即将他创作的诗句记录下来并加以鼓励,创作的才华就会源源不断。如果这种转瞬即逝的思潮未被捉住,孩子得不到及时的强化和鼓励,美好的才华就会因此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