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又怎样引导孩子深入社会呢?
第一,从小锻炼孩子有一双观察社会的眼睛,不断丰富社会知识,扩大社会视野,认识社会现象。
假期里应尽可能带孩子到每一个社会角落去玩,去长见识。例如去工厂、矿山、农村、林场、渔场、饲养场、大学、图书馆、研究院、商场、军营、养老院、孤儿院、民俗村、寺庙、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名胜古迹、海关、法院、监狱、建筑工地、劳务市场、证券市场、疗养院等处。孩子日常生活里越是见不着的地方,越是要去长见识。去的目的不只是看看环境,欣赏风景,更主要的是了解这些地方是干什么的,人们在忙些什么,想些什么,他们与社会是什么关系……
要让孩子懂得的事物越多越好,例如工人怎样织出花布,钢厂怎样铁水奔流;农民怎样种出粮食、蔬菜,什么叫“米袋子工程”和“菜篮子工程”;解放军怎样练兵,军营里的被子为什么叠得像豆腐干一样方正;寺庙里有哪些佛像,人们为什么去烧香拜佛,这是什么现象;图书馆、阅览室里是一种什么气氛,哪些人总到这里来看书;公安局、检查院、法院是干什么的,监狱里关的是些什么人;民俗村住的是什么民族,少数民族为什么大都居住在山区……一定要让孩子见多识广,并培养起探索大社会的兴趣。有一对观察社会种种现象的敏锐眼睛,将来才可能头脑清醒,善于分辨是非善恶,懂得怎样做人,怎样为社会服务。
第二,指导孩子多观察人,了解人,大大方方地与人接触,交一批大、小朋友。
要鼓励孩子从接触邻居的叔叔、伯伯、哥哥、姐姐及亲戚朋友开始,善于与各种各样能接近的人搭话、谈家常、讨论问题,养成落落大方、文明礼貌的习惯,并帮助、鼓励孩子交一批大、小朋友,长年来往。要把养成这样的性格习惯与丰富知识、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结合起来。这是指导孩子了解社会、学习交往非常重要的一环。为此,父母要做到:
1. 经常带孩子串门、走亲戚、到朋友家玩,或外出旅游,多接触人。在交谈中很自然地鼓励孩子插话,参与聊天,千万不要当面说孩子“胆小”“怕难为情”之类的话。
2. 要尊重孩子,把孩子当大人看待,相处得自然、大方。切忌当面议论孩子,羞辱孩子,批评孩子和训斥孩子;即使孩子有不当之处,也要完全避免令他难堪的情境出现。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让他受到丝毫伤害。不然,一次不慎,在他人面前稍许伤害了孩子,他就可能变得性格腼腆,害怕人际交往。
3. 在观察或接触社会上的各种人时,事先要孩子注意他人的服饰、年龄、谈吐、相貌等方面,事后可与孩子漫谈那些人是干什么工作的,大约多大年龄,有多高的文化,说的是什么方言,或说普通话带什么乡音,还可谈论他人的特长、为人、性格,以及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哪些缺点不可模仿等等。经常教育孩子观察人、评价人(包括评价电影、电视剧、小说中的人物)、与人为善,这是指导孩子了解社会的必修课。
4. 要尊重孩子的小朋友、小伙伴。孩子把他们带到家里玩的时候,要热情接待和打招呼,帮他们创造玩耍和学习的条件,有时还可与他们一起活动,使他们快乐。家长对所有小伙伴都要一视同仁,同样爱护,时间长了,就会与所有的孩子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还可与每一个孩子谈心,对他们进行劝告、表扬、批评,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困难。如果家长和孩子群体建立了这样融洽的关系,那么他们定能团结友爱,协作互助,分辨是非,发扬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自然能适应社会各种群体的生活,做一个群众喜爱的、对群体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