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刻也离不开社会的,因为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学习、工作、交往、娱乐等都离不开社会。有本小说叫《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主人公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居然独自一人长期生存下来,靠自己创造全部的生活所需……然而这只是文人的想像和小说家的虚构而已,不可能是事实。即使真有其人其事,那实际上他也没有完全脱离社会,因为他到孤岛时穿去的衣服,是社会生产的;带去的火柴和工具,是社会给予的;他的思想、知识和能力,都是社会教育的结果,他决不能够完全生活于社会之外。
人与社会血肉相连,人不仅是自然界的智慧动物,也是社会的智慧动物。人从社会中获取生存和发展的恩惠,也要贡献于社会,给它回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人应该了解社会,研究社会,像读大自然的“巨著”一样,读大社会这本“巨著”。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们,无不熟读这本“巨著”。他们有的游历名山大川,考察风土人情;有的四处流亡,艰难谋生,广泛接触社会各个角落,体验社会的酸甜苦辣,于是为改造社会而斗争,为推动社会进步而作出卓越贡献。
有人以为孩子与社会无关,了解社会是长大以后的事。不对,孩子不应仅仅是认识自然的人才幼雏,也应该是认识社会的人才幼雏,他们还是社会中实实在在的重要成员呢!再过20年,他们就是社会的主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他们不仅要了解社会,学习适应社会,将来为社会作出贡献;而且就是现在,他们与社会也是双向关联的。他们一方面接受社会的养育和栽培,另一方面也以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处世,极大地影响家人、老师和同学,进而影响社会;另外,孩子也有一个对社会负责,处理好社会关系,为社会做好事的问题。所以,不能只把孩子拴在一根绳的两端———学校和家庭里,他们应当去熟悉社会,适应社会,学习为社会服务。假日,雏鹰不仅要在大自然中放飞,还必须在大社会中放飞。
社会中有许多影响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如了解社会分工会增强人的责任心和义务感;接触英雄模范能唤起人的良知和激情;感受人民的灾难能激发人立志为民除害,并且学会忍耐;社会的污秽与阴暗的事物,也会叫人产生厌恶感,起而鞭笞它、改变它……在正确的引导下,社会能丰富人的知识,教人形成良好的性格,乃至伟大的人格。儿童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萌发时期,更需要了解社会的基本方面,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接受社会的积极影响的哺育,抵御消极影响的腐蚀。在他们初涉社会时,应多从积极方面引导孩子,逐步培养起正确的态度和识别能力。
引导儿童接触社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鼓励他们交朋友,可以说,孩子了解社会是从人际交往开始的。
社会的本意就是由共同的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起来的人群,了解社会就要接触人群,作为孩子,就得爱交小朋友和大朋友。学会人际交往是给孩子一把了解社会的金钥匙。
那么,引导小学生到大社会中去,具体说来有哪些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