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家长们要提高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认识。
1985年5月,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现在,整个社会也都公认人才素质的重要。常听人评估某个人,或某单位的职工,或某部门的领导,素质如何高,如何低,如何优,如何劣,评价者或高兴,或赞美,或叹息,或忧虑……全民族都在呼唤人口素质的提高。
那么什么是一个人的素质呢?简单地说,一个人的素质是与他的发展和发挥及个人幸福最密切相关的、时刻起作用的诸因素。高素质的人,发展提高迅速,前途广阔远大,成长以后发挥的作用大而显赫,个人修养好,生活也很幸福;而低素质的人,其发展和发挥则恰恰相反,甚至对社会的进步、自身的幸福起消极破坏作用。
人的素质随着年龄增长依次分为四种密切相关而又互相渗透的“素质形态”,即胎儿的“潜在素质”,儿童的“基本素质”,少年和青年前期的“自我发展素质”,青年后期和成人的“发挥素质”。小学生应大力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也就是相当于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一般发展”。有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日后的自我发展与发挥就有了很大的“后劲”。
小学生良好的基本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脑子灵活,好问好学。他感知灵敏,思想敏捷,想像丰富,记忆深刻,总之,头脑很好使,有初步的自学倾向和能力。
2. 身躯健美,喜爱运动。他爱运动、玩耍、游戏,体质好,并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卫生习惯。
3. 热爱生活,求知欲强。他有广泛的智力兴趣,特别爱阅读,爱观察,爱讨论,爱思考,喜欢动手操作和做实验。
4. 性格优良,积极上进。他积极开朗,快乐活泼,勇敢自信,爱劳动,善交往,关心人,富有同情心。
5. 喜爱美好的事物。他爱自然美、艺术美及生活中美的环境、行为和语言。
6. 他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开始形成良好的中心兴趣、特殊爱好和特长倾向。
一个小学生如果毕业前具备了以上良好的基本素质,那么人才的成长就很容易产生“隧道现象”了。
大家见过火车通过隧道的情景吧,车头先入隧道,必然率先而出;车箱后入隧道,自然尾随其后。人的成长也有类似现象,基本素质优秀的小学生一般升入中学仍然品学兼优,大多数到了青年时代还是佼佼者;而基本素质差的孩子,毕业时较为逊色,到了中学大抵还是如此。因为人的基本素质是他后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基础薄弱或动力不足者,日后发展步履就比较艰难,深造往往受到限制。当然后来居上的青少年也有,但这些超越前进的孩子前一阶段往往并不是全面素质差,而是某一方面不足(例如太爱玩,不用心学习,成绩不好,分数不高),后来经过特殊努力终于脱颖而出,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教育孩子,培养素质和传授知识是两回事,然而二者又密切相关。素质教育能帮助孩子获取丰富、实用的知识;反过来,孩子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又最能提高素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但素质教育应高于知识的传授,因为它重在激发人的能动性,提高人的才能和品质,进而努力去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因而素质教育不过分计较学科成绩和分数的高低,也不过分看重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不以门门高分来衡量学生的优劣,而重视人的身心品质、发展势头和发展前景的好坏。